新的学期快开始了,我们有很多话对孩子说,这些话究竟怎么说,怎么说是好?
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期盼都是真诚的,急切的,但是真诚急切并不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记住,事缓则圆,要孩子刻苦读书的事情是急不来的。
曾经我也是一个很着急的人,恨不能把我的要求我的观点立马篆刻到孩子的思想里、行动上,而往往事与愿违。
他一直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理科文科都很棒。
那年是高二,他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试卷的模拟考试,阅卷组老师看的试卷。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他得到了536分的好成绩。
那一年一本划线是460分。
他才高二,就超出了重本线。
扣分的关键是字太潦草,看不清。那时是扫描试卷,老师在电脑前阅卷的,这一块丢分在三十多分的样子。
我的心里既高兴又着急,对他一年后的高考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命令。
我买了一本习题集让他做,给他定的目标是清华。
他当时觉得我给他的压力太大,和我争论起来。
大致意思是他不想有这么大的压力。
我当时语气特别坚定:“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目标定在山顶,你很可能只能达到山腰;目标定在山腰,你就会一直在山脚下爬啊爬!”
“可是,你心里只有山顶!你会看得起山腰?”他冲我大吼起来,狠狠地把书摔在地上,跑了出去。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他说话时的语气,他的愤怒。
换做是今天的我,我只会口头表扬他,不会再提出什么要求。
我要等他来问我,这三十分丢得太可惜,怎么补救?
等他来和我分析试卷的丢分题,怎么补回知识点,还有哪些要注意?
由他来问,远远比我一腔热血地帮他定方向,定目标效果好得多。
主动的,内驱力在自己。
被动的,只有内心的压抑和不满。
如果他自己不说怎么办?那就随他去吧,皇上不急,太监急有何用?
再说了,他也不可能不急。
谁没有上进心?只是家长不要把孩子该表现上进心的机会越俎代庖了,你都那么着急,他还真懒得去急了。
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上进心才是他前进的动力。
大道理他们都懂,就是孩子嘛,都贪玩。
其实大人不也贪玩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家长要引导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才是正经。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对我说,我的崽,天天玩,不写作业怎么办?
我的崽天天守着电视机看,可不可多布置点作业给他写?
小学生,就是要好好玩!如今到处是钢筋水泥住宅小区,都不知道到哪里玩。
最好是放假了把孩子送到乡下去,爬树,掏鸟窝,爬山,到田边捉青蛙,各种接地气的玩。
那天,我看到一个孩子没东西玩,在路边用树枝敲一个被雨水淋湿的塑料袋玩。
顿时很心酸。
当然,也不是一味的玩,还要引导孩子看书。
从有拼音的书看起,最好找有名的出版社的。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书是缩写版的各种外国名著,很便宜的,书店淘宝都有买,我对比了一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的作比较,结果我发现,正规出版社编的书还是好很多,行文很有童趣,有吸引力的。
那种便宜的版本就做不到这一点,语句很生硬,孩子怎么会喜欢看。
看什么书,得到书店去看看,同样一本书,出版社不同就有很大差别,虽然书名差不多。
当然我是指名著。
到了二年级下册就有很多书可以看,比如郑渊洁的系列童话,杨红樱等儿童作家的系列小说都可以看。
五年级可以看原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了。
国外的名著也可以涉猎。
小学的时候应该花大部分的时间在看书上,而不是写很多试卷。
因为到了初中,课程一多起来,看课外书的时间就没有像在小学那么宽裕了。
初中和高中,其实是一个原理,就是要掌握学习方法。
有了小学的大量阅读,初中的语文要放在古代诗文方面,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当然有可能的话,在小学也可以开始,但是前提是要有人启蒙引导,因为古诗文还是要有一点功底的。
英语要背的也很多,最好是篇篇课文背诵,语感是要靠背诵来的,另外还要扩充单词的词汇量,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那么点单词,到高中会很辛苦的,所以要加大扩充词汇量的力度。
数理化的方面,还是要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然后多做题,加快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文理交错,劳逸结合,找到属于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在不同时段的记忆力,理解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懂得自己的规律。
不是说我很努力就可以了,很努力也要讲究方法的,时间花了,心思集中不了,根本没效果,还不如去打球,去练琴,打完了练完了再来。
到初二,成绩如果稳定了下来,那么以后就可以放心了,要下也下不到哪里去,要冲还有空间。
如果初二成绩稳不下来,那就要家长格外费心了。
原则是不能逼,只能用心引导。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读书重不重要?
不要以为网上流传的那些段子,谁又在给谁打工,好像读书没有用似的。
如果说读书没有用,那只能说读的书还不够。
毕竟不读书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多。
我记得我在看清朝历史故事的时候,左宗棠就喜欢嘲笑胡雪岩没读什么书,看问题还缺点纵向的深度,远度。
后来我想,如果胡雪岩是一个读书人的话,他懂得节制自己急流勇退也许会不一样。
缺憾就是遗憾。
成了遗憾就补不回来了。
所以要珍惜,珍惜我们跟孩子相处的时光,好好教育他们,引导他们。
告诉孩子,你慢慢来,我们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