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这是史铁生在2002年获得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时的授奖词。
史铁生的作品很多,每一部作品都能够直抵你的内心深处,看到他对生命的解读与阐释,你会觉得你生活中的那些苦恼都那么微不足道,在他透彻的文字面前,我常常重新审视自己,让我有勇气来面对一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我与地坛》。我认为,读史铁生,必须要读《我与地坛》,只有读了《我与地坛》,才能更加懂得他的其他文字,《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所有文字的奠基石。
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那一年他21岁。他在一座废弃的古园里,完成了他对生与死的对话,劈开了一条通向光明的路,那座古园便是地坛。
他在《我与地坛》中陈述的文字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苦大悲,他让你在一片平静的文字中获取震撼。里面的文字每一段都那么的结实,我翻来覆去地读,一遍一遍来体会他如何将自己的苦难慢慢消化,直到看到生命的曙光。他一点点地思考,思考关于“死”的问题,终于知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他一点点地顿悟,顿悟关于“活”的方向,他说“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经过他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扶轮问路,他终于用笔和纸撞开了一条路,他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生与死,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被他一天天一年年像抽丝剥茧、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慢慢地看透,这样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被他扎扎实实地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中并没有写疼痛,但是你读着读着就读到了疼痛。
我仿佛看到他摇着轮椅驶进那座古老的园子,不停地写,不停地删,反复地改,反复地想,把文字一遍遍地过滤和筛选,直到攥干所有的水分,结结实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他心底最真实的本原。
他在这片古园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一虫一鸟,都有最朴素真实的记录。十五年来,他看着从园中穿过的人在岁月的催促下长大、变老、离开,深刻体会着每一种人生的价值。他用时间、用乐器、用声响、用景物、用心绪、用艺术形式、用梦来形容这园子的一年四季,这种种的形容都万般地贴切。他与地坛,已经血脉相通。
史铁生,他本身就是一块铁,一块顽强而坚硬的铁,并用他如铁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生命的魅力。当你读完他的其他文字,要再返回来读一下《我与地坛》,这既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归宿,很多问题在你重新阅读的时候会得到新的答案。
纵观史铁生所有的文字,纵观史铁生的一生,我掩卷思忖,他带给我们感悟,传递给我们坚强,带给我们生活中的哲学,传递给我们向上的正能量,他带给我们很多很多。但,这些都是表面的感性认识,我想知道产生这些感性认识的根源是什么?
最终,我认为我找到了那个答案,人生是如此的复杂,每一个人的生命里程都是那样的不同,有的人幸运,有的人不幸,但,无论怎样的人生,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
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活着的日子,让它不虚度,让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绽放。
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都值得人们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