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一般可以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故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麦琪的礼物》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一对深深相爱的小夫妻——德拉和吉姆,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分别将自己最美丽的头发和家传的金表卖掉,去买了配的上金表的白金链子和配的上美丽头发的梳子。爱情就在他们分别拿出礼物之时发出了万丈光芒,将读者的眼眶湿润。文章的最后说“他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最宝贵的东西。不过,让我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又道出了“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的真谛,引导读者向文章外的空间思考从而得出读者自身的生活真谛。寻找爱人并在她曾住过的房间被她灵魂召唤,询问房主却又是查无此人,绝望笼罩下用和爱人相同的方式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不知道第二天房东打扫时会不会在心底浮现一点点内疚或者不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将这篇文章的读者拉向何为爱情,何为良心,何为生存的思考之中。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篇文章又借此向读者提出了问题。他爱她,因此尽力寻找,绝望之际就了决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死相许在“快餐爱情”的今天是否仍然存在,是否仍能打动你已冰封的爱情观。良心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对得起自己。如果良心危机你的生存,你会选择谁呢?店老板选择了生存,他并没有错他也是为了生存。如果他不将房子租出去,如果他不欺骗那位年轻人他要怎么过活?年轻人的死,她爱人的死,店老板的欺骗都是由那时的社会造成的。黑暗,混乱,漂浮,饥饿这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了生存只有各自为城。欧·亨利就是在借这篇文章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试图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以下是我对于“欧·亨利”式结尾理解后写的文章:
你途经的地方
我有一个发小,她是我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同班同学,她曾经跟我抱怨:我脑子里其实总会冒出一些不错的剧情,但是一经我手写出来就变了个样子。我当时笑着打趣她说:你可以多练练啊!她就只撇了撇嘴,不再说话。后来,她辍学了,临走前对我说了一句话:其实并不是每一件事,喜欢就要坚持下去。我看着眼前的她,曾经肆意张扬得像一棵参天白杨的她,只剩下一副疲惫的躯壳,和那双不再闪烁却依旧动人的双眸。
我在她离开的那一刻,骤然长大。我在教室门口拥抱她,我想让她留下来,但我最终也只能在朦胧中看着她拖着行李箱离去的背影,义无反顾,毅然决然。我眼中的迷雾终于化成了泪水,我看着她的背影,蹲在地上哭得稀里哗啦,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懂得了分别的意义。
她现在过得不好,但她很开心。是她上学时常常提起的生活。她说:我不屑拘于一个地方,总有一天,我会去到所有我想去的地方。彼时,我们正坐在初中校园后面的墙头上,风吹起了她的头发,美得惊心动魄,也轻柔地拂过了我的短发。我还是笑她:一别是到一个地方祸害一个地方。她听了,潇洒地向下一跳,假装来打我,我也从墙上跳了下来,一溜烟似得跑了。那天的风是那么绵长,隔着悠悠的岁月,一如既往的扬起了女孩的秀发。我在她离开之后,代替了她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印记。像是偶尔照着镜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就像是隔着时光看着当年的她。
她回来了,和我拥抱时,我像是闻到了她身上属于远方的气息。她说:都十几岁的人了,还这么黏人。我很久没见过她的笑容了,就连朋友圈上这样那样的照片也永远有着解不开的眉头。她一直拉着我的手,带着我在我熟悉的人潮中行走。天空的蔚蓝,映在她眼睛里也有了流光。
后来,她又离开了。她总是说她停不下脚步,像是远方有什么一直在召唤着她。
她停留的时间很短,就像是她途经的每一个地方。
她的父母都是工作至上,早已各奔东西,这便是她当初辍学的理由。她被法院判给了强势的母亲,但在一些事情上,她比她的母亲还要强势,谁也留不住她离开的脚步。
我本不知道这些,直到,她真的离开了。
她的葬礼上,我笑得很开心,她母亲见了,不许我进灵堂。我回到了我们很多拥有我们共同记忆的地方,又坐在那个墙头上,特别平静的说:你不是说你不会停留吗?你这个大骗子。
墙外人来人往的街道旁,一个女孩坐在了墙头上,她的眼里满是悲伤,倒映着天上明亮的太阳。她的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眼前所有的幻像都消失不见,露出了她深不见底的悲凉。
我想:这终究只是你途经的地方。
19级语教三班
侯雨池
219306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