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一位朋友聊到孩子补习的问题。起因是我被孩子的话刺激了,我让他认真好好学,他说,这些课程都是你让我学的。我很失望,心里嘀咕着难道我的钱就这样打水漂了?与其孩子这样不情愿,不如我彻底放手,不报课外班了。于是我就请教朋友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的。朋友的孩子一门课外课都没有上。她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了我好几条建议,让我试试是否也适合我和孩子。
我尝试了几种方法,真得很难,我意识到首先需要跟孩子处好关系。然后孩子才会配合你,听你的教诲。
今天李源讲曾国藩第一讲,其中讲到曾国藩用自己的标准细心培养他的几个弟弟们,结果事与愿违,都失败了。标准?真有统一的标准码?我听着思考着,为什么就一定按一套标准来呢?每个人都各自有特点,为什么就不能按各自的特点培养呢?曾国藩后来也是意识到,为什么一定要按他的标准去要求兄弟们,为什么一定要做读书人考功名呢?按照他们各自发展不也很好嘛!“不再拘泥于自己读书人那套苛刻的「高大上」标准:逼着兄弟们走功名之路,而是开放心态。「家里有一个读书考试出来了,就可以带着弟弟们走出家乡,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强求人人都是读书人?都用一个模子刻出来。」”
联系孩子的课外课,我也想明白了,何必强求呢!与其浪费钱痛苦着上着而没有所获,不如就放手,去做他更愿意做的事情。外出游玩,去看课堂外的世界,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呢!
统一还是个性,不再是个问题,体制下,在校统一标准,那就统一吧,这你是无法改变的。你能做的就是给他创造课外的活动机会,不再把他从一个课堂推到另外一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