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等闲少年」原创,全文2800字,创作维艰,成文不易,点赞关注,共同进步~~~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准备向“两会提”案,建议在农村推行“低彩礼”的基础之上提倡“零彩礼”。
石代表表示,彩礼有的10万,18万,甚至有的30万。农民主要靠打工、种地收入,承受不了10万彩礼以上的负担。
然而,网友却不怎么买账,要求男方嫁到女方可以零彩礼。男方负责做家务、赚钱、孩子教育等。相信如此评论的可能还是女性网友居多。
实际上,彩礼自古有之,一般在国家强盛,物阜民丰的时候就会出现高价、天价彩礼。这个时候官方就会进行打压,以便出现社会的不和谐。
先说婚嫁之礼。“三书六礼”那是必须的。“三书”就是聘书、礼书、迎书。聘书就是订婚的正式文件,现在是一桌人一顿饭;礼书就是男方要给女方的彩礼清单,现在是三方论坛+一顿饭 ,男方、女方、介绍人(没有介绍人的,也得安排个传话的)定格金额;迎书类似于结婚证了,双方婚约的民间文凭,现在是一个小红本+一堆人+一顿饭。
六礼就是从求婚到结婚的整体流程了。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纳采就是男方通过媒人问女方父母,某帅哥想娶你家姑娘行不行啊?问名就是女方说凑合吧之后,那就双方姓名八字告知,掐指一算,天作之合,金玉良缘。纳吉就是基本定下来了,男方到祖先那里汇报一下,老祖祖,孙儿要娶个媳妇了,非常优秀,您应该会答应的。祖宗同意后,就需要纳征了。前面是软实力,这会就是真金白银了。彩礼清单要送到女方家。请期实际给了双方一个反悔期,正式办事的日子定下来之前,要反悔还有机会,就是不大光彩,会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前面五步搞定之后,最后一步就是男方把自己的新娘给抬回家。女方从此“一出闺阁中,嫁作他人妇”。
一套严肃而正式的礼仪就算完成。即便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婚礼的仪式依然是让女方享有绝对的尊重。因为女子进入一个新的家族意义重大。女性天然的长寿可能最后决定儿孙辈的发展方向。不仅是子嗣绵延,还有家族兴旺。
彩礼确实是婚嫁环节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社会舆论会用彩礼的贵重与否衡量男方、女方的家族实力,关乎脸面问题的事,中国自古都是不含糊的。
周朝八百年,很多礼制都源于此。周朝平民彩礼用币五两,天子诸侯会增加一块玉,这相当高雅。春秋战国乱七八糟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彩礼多少就是看着来了。西汉国力强劲,彩礼标准又上来了。《五礼通考》记载汉惠帝纳后,聘黄金两万斤,马十二匹。《汉书·王莽传》中记载王莽娶妇出彩礼二万万钱。这是皇家土豪,用国力娶媳妇呢,也把社会风气带歪了。平民老百姓娶媳妇自然也是上行下效,彩礼都是以“万”为单位。到了东汉,基层公务员展允,因为拿不出两三万的彩礼钱,结果50多岁还在打光棍。
魏晋隋唐之期,从上到下都非常讲究排面,所以彩礼那也是相当丰厚。北宋时期还真是个例外,名门望族没落了,商贾崛起了,嫁女儿不仅不要彩礼还得准备丰厚的嫁妆,很多嫁女儿的结果搞得倾家荡产,苏辙嫁女儿都要陪嫁良田千亩。要不说,历朝历代我就喜欢宋朝呢。
时至近代,五六十年代一切从简,一桌饭搞定。七十年代“三转一响”,80年代“三大件”,90年代,三大子“车子、房子、票子”。
看下全国彩礼排行榜,数据未必准确,各省各市各县各乡各村各个胡同可能都不一样,就当个参考。20万及以上彩礼的地区:浙江(25万)、江苏(20万)、辽宁(20万);10-20万彩礼的地区:上海、山东、安徽、天津、河北、湖北、重庆、甘肃、山西、湖南、陕西、贵州、新疆、广西、河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四川;10万及以下彩礼的地区:宁夏、青海、云南、海南、台湾、广东、北京、澳门、香港、西藏。
辽宁挺意外,头部省份,不知是否如此价格。北京也挺意外,不过10万元,五环两平米房子而已。
至于给多少彩礼,还有顺口溜,这个10款、18万顶格了,后面给多的估计就是自己编了。
1、万里挑一:10001
2、万里挑妻:10007
3、两家一起发:二万一千八
4、三家一起发:三万一千八
5、四平八稳:四万八
6、顺发:六万八
7、发发发:八万八
8、十全十美:十万
9、三斤三两:由于现在人民币新旧程度不同,重量也有区别,约合人民币13.6-14.3万。
10、万紫千红一片绿:万紫(10000张5元的)、千红(1000张100元的)、一片绿(600张50元的),共计十八万。
第10款好像有报道过河南的,不知是不是这么流行的。
总的来看,国家富强,物阜民丰的时候彩礼都是不低。高到过分的时候,官方就会敲打敲打,还有对礼金数额进行明确规定的,其中最详细的莫过于元朝。
从西汉到清朝都有对高额彩礼的官方打击行为,汉宣帝连吃饭喝酒庆贺都不允许。元世祖忽必烈对公务员和百姓的彩礼规定得明明白白。《至元聘礼》规定:一二品官员的彩礼不能超过500贯,三品官员不能超过400贯,四五品官员不能超过300贯,六七品官员不能超过200贯,百姓富裕家庭不能超过100贯,中等家庭不能超过50贯,贫穷家庭不能超过30贯。明朝老板朱元璋那更是将此上升到砍头层面,一个官员嫁女儿收的彩礼超标,6000两白银、5锭黄金、22头羊,他就把官员脑袋给砍了。最聪明的要数清代,以周礼教化,咱别谈钱那么庸俗,谈礼多高雅。学学周礼,少要彩礼。
近年以来,天价高价彩礼也受到了官方的关注。一些地方出台政策,用提倡、建议等词汇做出一些规定。
1、河南。河南省宁陵县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河南省博爱县彩礼标准城区不得高于5万元,农村不得高于3万元。
2、山东。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在彩礼金额上,提倡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一般不超过10000元。
3、江西。江西省萍乡市要求因地制宜开展高价彩礼整治行动,建议彩礼不超过3万元。
4、甘肃。甘肃省定西市出台相关行动方案明确,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
5、四川。四川省凉山州先后制定出台多项规定,明确提出婚嫁彩礼最高不超过10万元。
6、宁夏。宁夏泾源县实行彩礼限高,彩礼最高不得超过6万元,并逐年下降。
彩礼上去了也说明我们国力上去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至于彩礼多少是天价,多少是低价,地域发展不平衡还真是不好评判。石代表从本地人均收入出发确实不低,但换到北上广江浙可能不算高。凡事不可一棍子打死。
婚姻嫁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石代表将彩礼问题定义在“农村”而非城市,这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农村的姑娘坚持要到县里市里购房、买车才结婚,那么这彩礼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单纯纠结于彩礼本身没有关注系统搭建就是有失偏颇了。比如,限制了天价彩礼要不要限制不允许城里买房,要不要限制购车的价格,要不要限制每一桌酒席的价格,要不要限制亲朋好友礼金的价格,要不要限制婚纱摄影的价格,要不要限制婚庆公司的套餐价格……这些服务内容是否能低价格、零价格呢?
其实周礼虽古,至今仍明。我们既不能像西汉那样金山银山的彩礼标准,也不能像五六十年代那样的寒酸草率。人生三席:第一个出生不会吃,第二个结婚没空吃,第三个死了吃不上。三席结束,人生落幕。第二个席可能就是最大的事了。
如果解决了老百姓的购房、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大力发展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以“礼”而不以“金”来定义婚姻的隆重,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而正确引导社会风气,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