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虚空而生的,站在光里,背后就会有阴影,这深夜里一片寂静,是因为你还没有听见声音。” 最近反复在琢磨马良《坦白书》里的这句话。
现在的主流价值观都在倡导成为你自己,但是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你?你自以为了解的自己其实不过是用来掩饰内心的恐惧而已,你所以为的你其实并不是真实的你自己。
碰巧刚刚刷到一位游记作者的文章,坦言在他文字的背后,更多的也是迷茫,换个角度看,读书,旅行,摄影,在简书发文...本质都是在逃避......没来由地受到了一万点暴击,好像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逃避着什么。
你所谓的做自己真的是你自己吗?为何会产生空虚?什么是空虚感?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健康正常的状态?
空虚,是我们主观中能够体会到的一种缺失感,很想抓住什么东西却又抓不住,总是希望能用什么东西去填满它。
它像一种防御机制,当现实生活中遇到不愿面对的一段感情或愿望时,我们的潜意识需要压制着它,空虚就是在将那些不愿面对的感情和愿望深藏时,把一切感受都抹掉了,就好像用一大块空白来掩盖一小块空白,从而让自己忘记一开始想要掩盖的是什么。
于是,那些想爱而不能爱的人,那些注定会落空的期待,那些不需要尝试就知道会失败的心愿,都被白茫茫的虚空掩藏进了潜意识的黑暗河流中——空虚感。
“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你自己”。这是武志红心理学专栏每期的开篇语。相信大多数人学习心理学也都是想了解自己,如同在探索“空虚”这个词时是想知道为何产生这种感觉,以及找出消除这种感觉的方法。
我想解决一件事唯一的办法就是面对它。在我写出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好像被什么东西填补了。我觉得一个健康的状态应该是非常平和的,所谓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再是大脑层面躁动不安而意识层面一片空白的状态,不再是心里老是渴望抓住什么东西填满自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