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据《论语·微子》载: 孔丘 到 楚国 去, 楚 狂 接舆 唱着“凤兮”之歌讽刺 孔丘 ,走过 孔丘 车前。后即用“凤歌”指狂人之歌。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寄》诗:“凤歌空有问,龙性詎能驯。”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 楚 狂人,凤歌笑 孔丘 。”
凤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凤歌出云闕,龙驾戾 蓬山 。”
形容箫笙等的吹奏声。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凤歌谐律,方资燕俎之欢;鷺羽分庭,忽集寿山之下。”
凤歌,在儒经《论语》,道经《庄子》里均有记载。
关于“凤歌”的歌词,《论语.微子》的记载29字;而《庄子.人间世》里93字。
从歌词内容看,《论语》里记载的关键词,《庄子》里都有,且更细化。这符合两部经书的特点。《论语》是儒经之首,以言简意赅著称。《庄子》是国学三玄之一,以隐晦阐微著称。所以“凤歌”这首千古老歌,《庄子》版的更丰满些。
解读“凤歌”,还要带上两件穿越工具。一是春秋末期的文化背景,二是先秦时期的文字内涵。因为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化,现代汉语环境、语意发生了巨变。
春秋末期,周王朝走向分裂,文化圈也开始分化。标志性的两件事,一是孔子拜访老聃,然后各自奉承对方为“龙”、“凤”;二是狂接舆“凤歌笑孔丘”,从此神仙遁去,圣人出世。
关于龙和凤,没有谁比谁更高明,只有文化分工的不同。龙和凤的分工,源自《周易》。
《周易》是周王朝的文化标签,既是其立国之本,也是构建诸侯政治文化体系的蓝本。《周易》又是易学的分支(<连山><归藏><周易>三支),是世俗化的易学。
在《周易》看来,造物之道,被造物者拆分为乾坤(阴阳),藏于万物。其中最灵最神之物,便是龙凤(坎离)。龙是藏在水中的火(坤外乾内),凤是藏在火中的水(乾外坤内)。分则为龙凤坎离,合则为乾坤太极(德)。
换句话说,龙和凤,分别继承了乾坤文化最纯正的血统与基因,肩负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儒学外秀,以彰显国人行为;道学内秀,陶冶国人性情;二者从来没有分开过。
所以“凤歌”,其实表达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兄妹)的心之灵犀。
《庄子》版凤歌歌词:
凤兮凤兮,【译:兄弟,兄弟,】
何如德之衰也!【译:怎来楚地!】*注:楚为荆,双关语,在道学里有特指。
来世不可待,【译:天机未至,】
往世不可追也。【译:大势将去。】
天下有道,【译:乾积】
圣人成焉;【译:功成,】
天下无道,【译:坤极】
圣人生焉。【译:乾生。】
方今之时,【译: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译:潜龙勿用。】
福轻乎羽,【译:乾道轻如羽,】
莫之知载;【译:藏于无为;】
祸重乎地,【译:坤道厚如地,】
莫之知避。【译:藏于无意;】
已乎已乎,【译:无为】
临人以德!【译:大德成!】
殆乎殆乎,【译:无意】
画地而趋!【译:天机通!】
迷阳迷阳,【译:荆棘遍地,】*注:迷阳,楚方言,荆棘。
无伤吾行!【译:不可行!】
吾行却曲,【译:灵犀一贯,】
无伤吾足!【译:可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