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男孩阿甘由妈妈独自抚养长大,虽然智商低,却因为善良、宽厚、专注、正直等美好的品质,先后成为体育明星、战争英雄、渔业公司老板、苹果公司股东,并直接和间接的参与了很多历史事件,真正的人生赢家。
这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1994年上映,次年获得奥斯卡六项大奖。
片中,阿甘的妈妈是一个坚强、乐观、能干的单身母亲,她不但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阿甘创造了物质安全的成长环境,还不断给儿子打气,为他建立自信。看到阿甘妈妈对孩子的信任和保护,不禁令人想起爱因斯坦的妈妈,同样是在别人的否定声中对孩子给予肯定和鼓励。也许天才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吧,又或者,只有这样的妈妈才能创造奇迹。
人们常说,女人软弱,但母亲坚强。这种坚强是人格的强大,如流水一般温柔和缓又坚毅笃定的抱持情怀。她们用发乎本能的母爱为自己的孩子抵挡住世人的质疑和现实的残酷,为幼小的生命争取到发展壮大和自我证明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母亲,本身就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满心期待,也不会以恶意去揣度世界和他人。阿甘的妈妈正是这样的母亲,她的台词不多,却字字珠玑,句句真理。
阿甘智力低下,妈妈对他说:“你和其他人一样,你没有什么不如别人的。”
校长以阿甘弱智为由拒绝接收,妈妈说:“正常水平是什么意思?他也许反应不太灵敏,但是我儿子应该和其他人得到一样的机会。只不过是区区五分的差距,一定有办法解决的。”
阿甘被派往越南战场,临别时妈妈说:“你要平平安安的回来,听见了吗?”
妈妈得了绝症:“我的时候到了,你不用害怕,宝贝儿,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我从前并不知道,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所以我就尽力做好。我相信你能实现自己的命运,你要凭借上帝给予的做到最好。”“你的命运要靠自己去弄明白。”“人生就像一盒什锦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阿甘多次被问到是不是傻瓜,每次他都回答:“妈妈说,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阿甘财务自由之后,捐了很多钱,他的理由是:“妈妈说,财产不用太多,一个人用不了多少,多余的钱只是用来炫耀。”
我们常把母亲与大地相互比喻,《圣经》中,上帝把虔诚的犹太人引至迦南—“美好、宽阔、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如果说“奶”是生存的物质基础,保障上帝的子民繁衍生息,那么“蜜”则是幸福的源泉。为了能给予蜂蜜,父母不仅要提供孩子所需的一切,更要使自己首先成为幸福的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包容和对自身的接纳,都将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润泽孩子的心灵,滋养他们的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正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因文学成就史称“建安三杰”;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诺贝尔奖得主;发明了交流电的特斯拉,他妈妈是全职太太,发明了打蛋器。另外,娱乐新闻最近特别爱翻出女明星们妈妈的照片,说“母亲颜值气质都不输女儿”,惊叹“基因强大”,虽然时代背景和个人际遇不同,但对自身形象的用心和对美的追求却是世袭的。
反面教材更多,这种传承导致的问题,占心理咨询的很大比例。
有的个案虽然身价不菲却无法为自己花钱,原因是儿时家庭拮据,父母节俭;有的个案反复遭遇婚姻的“三年之痛”,因为父母在他三岁时离婚;有的个案拥有正常的童年却无法摆脱自卑,因为母亲是孤儿。
海灵格在《谁在我家》一书中指出:“在幼年的孩子中最容易见到这种情况:他们毫不隐瞒地模仿自己的父母。这种爱的特征,在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会继续在他们内心生活里运作,让孩子跟随着父母受苦。虽然这常常是无意识的,但是,由于不断地重复父母的不幸,从而使这种不幸一直延续下来。”
提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多人会条件反射的想到“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目前已经成为房屋中介论证学区房必要性的有力佐证,毕竟孟子成了古今大儒,他妈对教育自然有发言权。但是纵观孟子的成长史,我们发现孟老太太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一套学区房,而且她也从来没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环境和他人。比如另一个典故“孟母断织”,《烈女传》中记载,孟母剪断了刚织好的布,继而讲了些道理,然后“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可见,令孟子受惊吓的是,就因为学习这点儿事,母亲竟然把他们当天要拿去交换馒头的布匹毁了。从此,他发奋图强,毕生拿学问换饭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借由父母的目光确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我们在他们身上看清楚自己的模样。
以看书为例,很多文章在探讨“如何培养阅读习惯”,这种刻意为之的方法论有很大风险,很有可能将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从而损伤学习兴趣,如果不巧赶上叛逆期,更是容易将阅读变成他们终身憎恶的事,那些在应试教育中受到过分惩罚的人,成年后连电器说明书都不愿看。因此,在这件事上,我给出的唯一方法就是:父母自己阅读。
同理,想让孩子运动,父母先离开沙发;想让孩子宽容,父母不能苛责;想让孩子成才,父母就要坚持自我成长。
老子早在《道德经》中一语道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所以身教胜于言传,因为理性是稚嫩和肤浅的,但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遗传则已经伴随人类数百万年,堪称物种进化的摇篮,也是个人发展的起点。
你是怎样的人,你就有怎样的孩子,这就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