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本章的后半段。仪封人如愿地见了孔子。见了多久,谈了什么,是否喝了茶,吃了点心,都未做交代。镜头直接切到了见后的场景。仪封人出来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二三子”是仪封人称呼夫子的众弟子。“丧”是丧失的意思,指夫子失掉官位的处境。铎是一种金口木舌的大铃铛,故称木铎。古代天子发布政教,先振木铎以警众。仪封人的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说:诸位啊,何必忧虑于夫子的失位呢?天下无道久了,上天将把夫子当作木铎来传道于天下呀!从仪封人话中,可看出他作为高人的高明之处。
首先,他敏锐地观察到了弟子们的忧虑心态。孔子原来在鲁国已经官至相位,不少弟子也跟着老师作官。那现在大家失掉了原来的工作、地位,所到之处又一直不得重用,可以说再就业很困难;而那时候交通不便,不比现在有高铁、飞机,只能靠牛车、马车,甚至步行,少不了风餐露宿的艰辛;饮食也是个问题,鲁菜吃惯了,南方菜未必吃得惯,赶上陈蔡绝粮的时候,饭都没得吃;而且还有时还会遭受世人的误解甚至嘲讽,比如郑国人就曾嘲讽夫子惶惶犹如丧家之犬。凡此种种,作弟子的也就难免有点小忧虑了。
仪封人目光如炬,观察到了弟子们忧虑的心态,于是给出了温暖有力的安慰:诸位啊,何必忧虑于夫子的失位呢?天下无道久了,上天将把夫子当作木铎来传道于天下呀! 这又是仪封人的高明之处。
面对夫子失位的处境,一般人看到的是颠沛流离、失意不得志,而仪封人深邃的目光却能够穿越表象,直达本质。他看到了夫子伟大的内圣境界,看到了夫子周游列国的非凡意义——上天为了警醒世人,把世人沉睡的明德本性唤醒,所以才委派夫子游化各国,把大道流布四方。所以夫子岂是失位啊,他失去只不过是世人所给予的官位,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爵”,而他履行的却是上天赋予的职责、使命,他一直就在位,他的位就是孟子所说的“天爵”。
人生得遇这样的师长,追随他履行上天赋予的文化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这是一件多么神圣、崇高、庄严、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又何必忧虑呢?
仪封人的这种不被表象蒙蔽、而能看到师长真实功德的能力,是我们另一个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亲近仁者,光有渴望和意愿还不够,还要掌握正确的亲近仁者的方法。亲仁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涵养对师长的敬信之心。如果对师长没有恭敬、信任之心,瞧不起他、不相信他,那怎么可能愿意接受他的引导、教诲呢?所以培养敬信之心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敬信之心呢?靠多观察、思维师长的功德。只有看到了他的功德、他的高明之处,意识到自己的差距,才会敬他、信他,进而愿意跟他学。话说当年鲁智深来到大相国寺负责看菜园子,附近几个偷菜的小混混来捣乱。鲁智深没有出手直接揍他们,而是秀了一下倒拔垂杨柳的功夫。几个小混混看到他的功德,立马心悦诚服,拜鲁智深为师,从此弃恶从善。可见看到师长的功德会有多么大的威力。我们不能等着老师给自己秀功夫,师长们都是非常谦逊的,不但不会特意秀功夫,往往还会隐藏功德。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在常人看不到功德的地方,看到师长的功德,就像仪封人一样。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仪封人好榜样。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仪封人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能力是什么?为什么?
我们另一个要向仪封人学习的地方是:仪封人的不被表象蒙蔽、能看到师长真实功德的能力。亲近仁者,光有渴望和意愿还不够,还要掌握正确的亲近仁者的方法。亲仁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涵养对师长的敬信之心。如果对师长没有恭敬、信任之心,瞧不起他、不相信他,那怎么可能愿意接受他的引导、教诲呢?所以培养敬信之心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敬信之心呢?靠多观察、思维师长的功德。只有看到了他的功德、他的高明之处,意识到自己的差距,才会敬他、信他,进而愿意跟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