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待亲近的人才会露出狰狞的面目,对待外人却总是笑容可鞠。
晚饭后,阿明照例收拾着碗筷。他把厨房里的小灯打开,准备开始洗碗。妈妈随后跟进厨房,打开了大灯。妈妈问阿明:为什么那个小灯开着?
阿明脑袋里立马闪过之前妈妈每次问完自己问题后总是“穷追不舍”地数落他这里做的不对,那里做的不对。他本能的反应如果自己回答了,妈妈肯定会数落他说小灯打开后不亮不说,出去的时候会忘记关,为什么要用小灯,吧啦吧啦一堆道理。上次他灌完开水,烧水壶嘴的小盖没有盖,被妈妈整整数落了两个小时,期间他多次应声,以后会注意的,妈妈仍旧“不罢休”地数落。他打了个寒颤,默不作声。
妈妈又问了一次:为什么那个小灯开着?
阿明一时想不到万全的推辞,不耐烦地说:废话,你说这个灯开着能干啥,照明呗。
妈妈一愣,怒了:你把你刚刚说的话再说一遍,废话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阿明委屈,想赶紧结束这次对话:废话的意思就是,没有意义的话。他走出厨房,想远离这次争吵。
妈妈追过来:废话是应该对长辈说的么!我生你养你这么多年,哪里对不起你!你是翅膀硬了,我可是养了个狼崽子。
阿明已经习惯被妈妈追着数落。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次跟以往不同,因为妈妈正以前所未有的愤怒语气说着这些话,眼睛瞪得溜圆,怒气从那里喷射出来,夹杂着颤音。
他也以前所未有的高声调大声跟妈妈吵:我如果说是我开着洗碗的,你肯定会说,为什么不用大灯,小灯看不见不说,还会容易忘关!你问我喝水不喝,我的本能反应就是你接下来肯定要说我不给你倒你也不自己倒,水杯里的水都是昨天的了之类的。
这个回答并没有让妈妈的怒气平息半分,妈妈说的生气,阿明觉得委屈。这样往返多次,妈妈终于意识到,因为自己经常数落阿明,以至于让阿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每次问问题,就是接下来“穷追猛打”数落阿明的前奏。所以阿明不愿意正面回答她的问题。
妈妈语气平息了许多:我问你,只是想知道是不是你刚才找东西所以开了侧面的小灯。我问你问题,不是为了数落你。你以后不要再这样想了。
妈妈一遍遍的重复着这些话,阿明眼前快速的闪过自己以前跟妈妈对话的场景。是的,他不喜欢跟妈妈说话,因为每次说话,难逃被数落。不喜欢妈妈问他问题,每次都绕着不正面回答或是负气逃走。跟妈妈的“聊天”,让他感觉厌烦。觉得妈妈有强迫症,总是把一件事情扒拉烂了还不罢休。可听完妈妈安慰自己的这些话,他知道自己对妈妈的偏见太大了。妈妈以前说话的面孔,不再那么让他烦躁,反倒变得平常了许多。
或许,早沟通清楚,就会少了很多彼此嘶吼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