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在安全感的话题上和大家一起探讨心理育儿。上节课讲了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因素,第一个就是妈妈的回应方式,当然不是说爸爸的回应方式就不重要,只是3岁以下的孩子多是依赖妈妈的照顾,这里所说的也可以指其他第一抚养人。
当第一抚养人面对孩子的需求、情绪以及一些行为的时候,回应方式要做到四个字:及时、积极。第一要及时的回应,避免孩子产生回避型的依恋,第二要积极的回应,避免反抗性的依恋(也叫矛盾型依恋)。
曾经我看过一本小巫写的育儿书,说美国人有一种育儿方法是这样做的:婴儿哭时不要抱,不哭时再抱。这样几次以后孩子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孩子就会知道哭是得不到抱抱的,不哭才有抱抱。这种方法叫行为训练,这个理论来自于行为疗法,通过强化与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形成一个新的行为方式。
大明老师在课程中特别强调,这种方法是不合适的。掌握了前面课程的家长就会知道,面对孩子的问题,在3岁之前我们要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
还有种说法是,当孩子哭的时候,若不着急的抱他,先让孩子哭会儿,可以锻炼孩子的肺活量。这种方法从心理育儿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可取的。当然,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三周岁,能明白道理,会表达自己了,偏偏以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就不能再无条件接纳了。我们说无条件接纳是指0-3岁懵懵懂懂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或者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因素,第一点就是第一抚养人的回应方式,要做到:及时、积极。第二点就是良好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的好坏不仅能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还会影响孩子的亲密感和责任感。所以,在家庭中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很重要。
通常新夫妻都会选择在结婚的头三年里要孩子,而这个时候正处于婚姻的磨合期,夫妻双方需要彼此适应,不只是两个人的性情方面,还有夫妻二人各自的生活习惯,跟双方原始家庭也有关系。
一般来说,夫妻二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带有原生家庭的痕迹,或是把一些工作上的情绪带到家里来,也就容易发生冲突,而冲突、争吵的紧张气氛就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因为孩子的身体里流有一半妈妈的血液,一半爸爸的血液,当看到父母产生分歧,发生争执之时,孩子幼小的心灵是矛盾的,就像两个自己在打架,到底是妈妈对还是爸爸对?其实这个问题对Ta来说就是自己的哪半部分是对的,是好的,不管否定哪一半对Ta来说无疑都是困难的。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能和平相处,这样,孩子的内心也平和。父母关系好,孩子也会更喜欢自己,更容易建立自信。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在明天的课程中,大明老师将会与讲到“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