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1月3日~5日参加完盛华老师的系统排列课后,我内心的力量增强了很多,仿佛放下了包袱,找到了方向,步伐更坚定了。在听完我的正面管教启蒙导师之一雨奇的创伤微课和学员的故事分享后,我的觉察力也变强了。在与孩子相处中,更能捕捉到敏锐的信息。昨天吃酸奶的时间,a小朋友用勺子柄扎了三四次依然没有扎开,对面的b小朋友按耐不住,拿过勺子一边帮她一边说了两次,“你说你笨不笨啊?笨不笨啊?”
当时我站在旁边对b说“扎不开酸奶,和方法有关系,和手部的力量有关系,和熟练程度有关系,与笨不笨没有关系。”她沉默了~班上其他的孩子也都看向了我们这里~接着我让a小朋友告诉b小朋友,当她听到“笨不笨”那句话的感受,她说“难过”~b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a的感受是这样的!即使她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件事情既给我带来了启发也促使我对自己的童年生活产生兴趣,去回忆一些尘封已久的事情。带给我的启发是:作为幼师,一定要在童年期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对方需要的方式或者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的方式表达爱。比如把唠叨“笨不笨”转化为“别着急,我来帮你试试”。试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呢?爱的能量流动起来了,心理创伤和“我很笨”的限制性信念消失了~
需要我追忆、反思的是:为什么当我听到b小朋友说“你笨不笨啊”那句话时内心反应那么敏感、强烈。我承认,当我说出“……与笨不笨没有关系”时,我内心是有一些情绪在的,这情绪好像来自20多年前的一个小孩。追忆童年,我想到了很多次妈妈有意或无意数落我笨,没有这个聪明,那个聪明的场景。也许是考试没考出令他们满意的成绩,也许是交待我的事情没有做好,也许是事情没有做到如妈妈预想的那样好(比如烙饼,我13岁第一次学烙饼,本来满心期待妈妈的嘉许,等来的却是“你做得不好”。还好爸爸在,觉得味道不错啊!多练练就更好了!)现在想来,妈妈当时是无意的,或许怕我骄傲才那么说。无论怎样,那个时候小小的我需要的真的不多,一句认可的话就足矣!)
原来是我年少时期不经意被妈妈的话伤到了,然后伤痛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直到伤口被现在生活中的一幕真实地触碰到了。
现在我看到那伤口了,我承认它,并告诉自己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新的生活在等着我!深深地拥抱我内在那个亲爱的小孩!我还要深深地感谢a和b小朋友送给我的这份宝贵的礼物,让我的创伤得到以疗愈。谢谢你们,亲爱的孩子!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