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8
在武志红老师的公众号上看到这篇文章,
没有人可以逃开自己心中的"未完成事件"
觉得很有共鸣。
所有的"未完成事件"
都会留在我们的生命中
不断的出现
不断的提醒
最终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
我还记得很多事情,快乐的不多,遗憾或者伤痛比较多。
它们被掩埋在记忆深处,时不时复苏,刺我一下,提醒我它们还在。
比如因为对待孩子的问题跟老妈发生争执,她很难听地骂我。
比如因为借钱留下的不开心。
比如因为许诺而被追债似的讨要,那种理所当然。
比如某次深夜“约会”未回家还挂断电话,关机。被D先生偶尔谈起。
文章说“
大多数情况下,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于是它们就会卡在那里,无法后退。
无法满足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它只是压抑进了心灵的深处,一直牵引着我们心灵的注意,不停的制造事件,让我们“看见”。
例如,早上你想为前一天的吵架向你的先生或妻子道歉,但由于种种原因,什么都没说。之后,你在公司里与他人说话时,也会心神恍惚。
因为你的心里还一直想着、惦记着这些要说而没说的话,你仍将注意力集中于过去尚未解决的问题上。
完形理论将这些未解决的问题、未满足的需求,称之为“未完成事件”。
人们会自然地追求让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当它在当时的情景中无法满足时,人们继续会将它带到日后的生活中。
于是,麻烦就来了。
由于我们不断的将需求延后,或者选择忽视,它就成了我们内心的空洞,被我们不断的“投射”到后续的生活中,结果导致更大的问题。
”
我相信它们存在。
前不久去上正面管教课的时候,老师提到了鼓励咨询,提到重新看见并安慰内在小孩,我当时就想,这是我很需要的一个课程。
老师说,要给那些过去都画一个句号。
我当时就想之前强行拖着跳儿去上幼儿园,是不是也伤害了他。想想就想哭。
于是回到家后就开始跟他道歉,重新回忆这个场景,跳儿表现地很伤心,慢慢躺在地上,我妈埋怨:都忘了。你提它干嘛?
我觉得我需要给他一个句号,虽然我也不知道是否有安慰到他。
后来,如果晚上答应了白天早起后要补上一集动画片,我就会去做,当然也会惹来埋怨。但是我觉得家长许诺要做。有始有终。
我希望我的孩子感受到我们足够的爱,有足够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