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逐渐取关了很多“励志”类的文章,原因是即便是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成功者”在诞生,但我依然过得普通。
普通其实没什么过错,这个世界上80%的人都是普通的,但也不妨碍他们走完自己独特的一生。然而励志文看的多了,那些“小时候你以父母为荣,长大后父母以你为荣”等捆绑式话题的出现。仿佛生而为人,不能惊天动地就不配活过,一个人证明自己的存在远远大于身心的感受。也难怪无数人,越到中年越感到窒息,慢慢变得“油腻”,渐渐失去了热情,如此麻木又没激情地“奋斗”,习惯性追名逐利。这样的大多数,不管成功与否,恐怕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固执、控制欲极强的老年人。
事实上,强迫式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又即将掺和到下一代的生活中去。他们有余生大把的时间,务必要将自己未曾真实活过的人生投射到别人身上,上演一轮又一轮地控制与反控制。
“儿子以后会变成父亲的样子,女儿会复蹈母亲的宿命”,这种规律的确存在。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叫潜意识的投射。这“轮回”的背后有着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真相:时间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那些错过的喜悦,压抑住的需求,会像黑洞一样地存在。它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在不同情境下被激发或者产生新的黑洞,而人们疲于奔命地要填补的不是过去就是未来,恰恰没有一刻就在当下。
所以,之所以那么心累是因为一直在补漏,用当前的时间去填补过去或者预防未来。我想,这就是最大的“刻意”吧。
2.
周日的早上我独自醒来,孩子不在家。每个周末给自己 一天独处的时间是我渴望的,我为什么渴望?是因为我的内心告诉我,我必须要有自己的时间。
最初我争取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我力争不浪费。我总会排好计划,写文,练瑜伽,跑步,学英语.........。我也做到了,但这样下来我虽然过得很充实,但是内心依然很焦虑,一种从内而外的不安,我从镜子中看到一个慌乱的自己。怎么那么努力却依然没有回报?我写那么多文却没有爆品,我满怀企图地去做那么多事并没有太大反馈,生活的越“刻意”越烦躁。
从上个月起,我决定不刻意去安排这个闲暇时光了。我接受这样的自己:我仅有这样的能量,爆发不出闪耀的小宇宙。
于是这个清晨,我去厨房做早餐,突然发现冰箱冷冻层的霜很厚。毫无预兆,我就决定给冰箱除霜。在等待下层冰霜融化的过程中,我一会儿走过去拿个小叉子戳一下那霜面,它开始很硬,丝毫不动。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冰块融化的爆裂声,于是我又拿叉子戳了一下,有一些松散的冰霜散落了。于是一个早上,我一边做早餐、整理书柜,一边去戳那些冰霜。看似很无聊,却内心异常惬意。我想世界上能有几个人能够如此随心所欲呢?
9:40分我打开一个APP打算选一个场次去看《东方快车谋杀案》。此刻纠结症又犯了,我是提前结束除冰还是任由冰箱继续除冰?一个瞬间我就靠直觉选择了10:30的场次。于是赶快换衣服、化个淡妆、拿包、下楼、。。。。。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我很中意的推理类作品,拍的很精彩。其中波洛的那句话直击我的内心:到了我这把年纪,喜欢就尽情地享受,不喜欢绝不将就。当波洛拒绝富豪的保护请求时,他一字一句地说“不是钱、也不是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不喜欢你这张脸”。他那从容的神态瞬间融化了我,谁不渴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他那迷之自信源于对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完电影的下午,炉子上煲着银耳百合杏仁羹,我在整理房间。
从卧室到客厅,我打扫的很干净,扔掉了很多没用的东西。自从崇尚简单品质生活以来,我才发现自己以前喜欢买那么多没用又廉价的东西。生活的空间被挤压了,生命的空间也会萎缩。我知道有那么十年时间,我变得多么“油腻”不堪。而这以前,那些美好已经逝去,我再无意去追寻了。时间就是这样,美好也好,不堪也罢,一旦过去了就真的过去了。我甚至扔掉了一些记事本,连同那些仓皇的岁月。
3.
看到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内心,做你想做的事情,上帝会为你打开成功之门。
我不奢求什么成功,我只希望顺应内心,不违背自己的感觉。在很多时候,闭上眼睛,问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我时常告诉孩子,感觉最重要。在任何情况下,作为一个人,一定都有自己当时的感觉。而人们习惯用大脑去权衡利弊,去分析得失,最后理智又准确地作出决定。我想这样的人,感觉的通道已经关闭了吧。
某日,一个同事安排她老公去买菜,一直在电话指导着该买这个买那个 。相信50多岁的男人也不是那么好控制了吧,在几番指导和指责之后男人顺势发飙了,撂挑子不干了。同事也发火了,在办公室抱怨了半天老男人。负情绪发泄完了又打电话给男人,道了个歉,请对方继续去买菜。挂了电话后,她又开始唠叨抱怨。我耳朵感到聒噪,于是问她:“道歉的感觉爽吗?”她说:“不爽”,我问:“那为什么要道歉?”。她说“没办法,我现在服个软,道个歉相当于给了他台阶,他还不得乖乖去买菜做饭”,我心想那倒也是,这是一种心理策略。
世间万物自有它的规律,我们无需去批判谁是谁非,有些人愿意放弃使用感觉,有些人习惯性算计,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那些在婚姻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忍者神龟”,那些孜孜不倦控制孩子的家长,那些虚虚实实的姑嫂关系,那些不停宣扬自己伟大的人。谁是受害者?谁又是迫害者?还不都是出自自己的感觉。在关系中,表演者、配合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我们说,跟你诉苦的人未必是真的需要帮助,她或许只是想让你陪她沉睡。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是需要打破这种假象,帮助求助者找回自己的感觉,只有拿回感觉,人才能变得鲜活。刮骨疗伤是很痛的,可是痛过之后才能看见自己真实地存在,才能够活的不那么刻意。
教导我们要识大体、顾大局的长辈们已经老去。而他们刻意、精明算计的一生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体面的演出。“刻意、讨好、算计、权衡”这些事情都是通过大脑的计算得来的,一旦违背了机体本身的感觉,做下来是很心累的,感觉身体被掏空了一样。失去感觉的人,是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在能要到的时光里舍弃了自己的需要,这才是活的不快乐的根源。
假如你的感觉还在,那么请务必保护它。
和自己以往的“黑洞”同在,不刻意去填补它,也不刻意去忘记它。就这样不刻意地生活下去,在时间的缝隙中,从这一刻起不再留下黑洞。世界上以后会减少一个固执、不顾及别人感受的老人,也会增加一位内心充满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