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随机性,让我们看透了世界的运作;理解了随机性,让我们看清了世间万事的本质。但缠绕问到:把什么都看透了,那这样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毁三观啊,师傅呀……
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不要太看重结果,因为结果是随机和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过于在意结果,那么过程就真的没意思了。享受过程,享受随机中出现的偶然,这才是人生。
小明清楚地记得高考前班主任对同学们说的话: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似懂非懂一晃这么多年就过去了。当小明终于理解世界的随机特性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战略藐视。成功没什么、失败没什么,失败的时候要藐视、成功的时候更要藐视。藐视让人变得心平气和,不卑不亢;藐视让人充满信心和希望……
但藐视不是蔑视,看透不是看破;看透了世界运作方式,不是看破了红尘;看清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世界的随机特性。虽然我们藐视了成功和失败,但从成功和失败当中我们依然可以学会很多东西,成功的人、成功的企业,失败的人、失败的企业,我们都可以学习,但要记住,这仅仅是战术上的东西,绝非成功的经验,绝不能保证如此就可以在未来取得成功。
一直以来,小明对缠绕说了很多藐视的东西,让人很难以接受。很多缠绕本来都很崇拜的人,在小明说来都不值一提了,不就是运气吗,有什么了不起。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战略上没什么了不起,战术上还是有可学习的地方;崇拜可以,不能盲目崇拜。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需要学习、需要提升、需要努力,但学习、提升、努力不等于会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能全归于这些原因。心理学有个“有效性错觉”,就是说人们在事成之后总以为是某种东西在起作用,这其实是错觉。至少在不确定的随机世界,这一定是错觉。
美国人写了本书《引爆点》说发现了引爆流行的三大要素、只要具备这三个要素就能流行。典型的后见之明、有效性错觉,因为事后来看都具备了这三大要素,任何东西从不流行到流行当然都要经过一个临界点然后爆发出来,从量变到质变嘛;但事前呢,谁知道这个量要多大才能质变呢?而且者三要素至多也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绝对不能排除一定还存在其它尚未探明的要素……这本书没有对这些方面作出声明,还是本畅销书,绝对是误人子弟。
当然从战术层面仍然要引起重视,毕竟这是前人的辛勤劳动和总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不妨拿来一试,但千万不要报以重望,果然成功了也不要认为真的有效。“可是那些可研报告、分析报告,真的是分析的头头是道,结果也印证了分析的准确性,那该怎么理解呢。平安证券就在年初出研究报告,说股市大有前途,确实是对了啊……”缠绕又提出一个问题。
又是一例有效性错觉,而且极具迷惑性的错觉。如果是分析员、靠写报告吃饭的,那得好好学学平安的手法;但如果以此论成败,不免大错特错,完全忽视了随机性在里面所起到的作用了。分析报告的本质就是一支“签”,仅仅是选择的理由,涨或者跌、谁都有抽中的可能;但这支签却把形式大大地复杂化、进行了理论的包装,由此从结果上把芸芸众生给迷惑了。
“啊……呃……”缠绕不知道怎么说,但心里总还是不能认同,想不开。不过,藐视也好、重视也罢,眼前的问题总要解决,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战术以免走弯路还能解决问题。重庆项目可研报告就是小明和缠绕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