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的流程(测试,待实践):
1、罗列Omnifocus中所有项目,特别是将来也许清单的项目
2、逐个项目问自己:”我做这个是为了什么?“,再在答案的基础上继续发问,直到觉得没有更深层的目的了。
3、对各个回答分层次归类,确定几个目的
4、根据目的对各层次目标及手段分类
5、目的排序
6、目标、手段排序
7、目标分解
8、转换为OmniFocus中的项目及动作
9、执行
以上是昨天确定的回归流程,第一步很简单;第二步也能进行下去,只不过有的事务有好几种目的,显得有点乱;到了第三步,对目的进行分类,再根据目的对手段进行分类,就力不从心了,虽然用了Novamind梳理逻辑,但仍是密密麻麻的一堆,目的手段加起来得上百项,进行统一分类,看着就不想下手,只能想其它办法。
还真有一个。有一个叫做POA行动力公式,专门用来提升行动的推动力的。
其中P是伙伴,O是目的,A是手段;伙伴越多,目的越明确,手段越灵活,行动力越足;手段跟目的是个矢量,方向一致,效果最好,方向相反,效果最差。
我用这个POA公式来做的目的、手段分类,分类的过程仍然很复杂,我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导图上涉及很多私人的东西,不适合摆出来,我就大概说说流程。
1、POA分解:从上面回归流程的第二步,开始用POA提问:是O还是A?如果是O那么就结束,如果是A,写下A的O,再对A的O进行提问。尽量以简练的话语来回答。第一问之后,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每项都保留一个A,是为了下一步针对事务的归类准备的。因为有的事务包含了其它的事务,这个其它的事务成为了这个事务的一个手段,可以放到A里。
2、POA归类:在上一步骤,每个O/A都预留了一个A的接口,可以把属于这个O/A的低一级事务放到这个A里,我只进行了顶层一次归类。
3、POA逆转:POA提问到最后,答案基本都是O,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很多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这样,就可以用O进行归类了。O作为上一级,A作为下一级,小A作为次一级,依次排开。就可以看到两三个根本需求、几十个不同手段的目的树了。
完成这三步之后,再往后,有新的想要做的事出现时,只需要进行POA分解跟POA逆转就行了。POA归类主要是在第一次要出力的事务太多才设计的一个中间流程。
根据POA公式,有了O有了A,就可以行动检验选择合适的A了。
当然下一步,还是先沿着回归流程走下去:
5、目的排序
6、目标、手段排序
7、目标分解
8、转换为OmniFocus中的项目及动作
9、执行
最后附两张POA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