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洲志》
1836年,英国人慕瑞在伦敦出版《世界地理大全》(The Encyclopaedia of Geography)。
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该书,译名《四洲志》,并加入了有关西方近代船舰、火炮的资料。
然而,书未版林则徐已因该书传本而受责难。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国门被轰开。
1841年,林则徐革职流放伊犁路过镇江,与魏源同宿一室,以此书及编译资料托之。
(二)魏源
1794年4月23日(乾隆五十九年),魏源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
1829年(道光九年),魏源会试落第。
1832年(道光十二年),魏源来到南京,长居于城西清凉山下乌龙潭边,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往来甚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魏源怒。
1841年3月,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战争,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立志著述。
1842年,魏源完成了《圣武记》,曰
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官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
(三)《海国图志》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魏源不负林则徐所托,整理该书出版,译名《海国图志》,当时为50卷本。开篇序曰: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
群情汹汹,万方指责,很快,此书被禁。
但魏源并未放下,他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
1844年,魏源再次参加会试,中进士,于江苏任知县。
1847年,经魏源博览群书、参考史志,扩《海国图志》为60卷。
1852年,魏源将《海国图志》扩成百卷本。
《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包括徐继畲在1849年所著的《瀛环志略》,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20种左右的外国人著作,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
1857年3月26日,魏源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四)时也运也命也
1851年,《海国图志》传入日本,但数量极少,只有几本。具体是哪种版本却不得而知。
日本幕府锁国禁教,此书涉及教会内容,被禁。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准将率四艘军舰入日本江户湾(今东京湾),要求日本开国。
1854年2月11日,佩理率七舰再临日本。3月8日,幕府与佩里在横滨开始谈判。3月21日,双方签署《神奈川条约》,日本被迫开国。
《海国图志》得以解禁,幕府要求各级官员熟读。
1854年,盐谷宕阴翻刻《海国图志》作序:
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未为其君所用,反落他邦。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矣,亦为清帝悲之。
至1856年,在日本《海国图志》版本已达23种之多。
佐久间象山是日本开国攘夷的代表物,他引魏源为同道,先读《圣武记》,推崇备至,写道:
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感时著言,同在是岁。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后,佐久间象山开设象山书院,讲《海国图志》,培养了吉田松阴等。
吉田松阴主持松下村塾,《海国图志》为指定重点读物,因其培养了大批倒幕维新人才,而于1859年11月被处死,年仅29岁。
1908年,伊藤博文在松下村塾旁建松阴神社。
1862年6月,吉田松阴的学生高杉晋作随幕府商船至上海,访问多家书店,未见《海国图志》,因而写道:
中国的衰败在于不能造闯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能造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然却使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渡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标志明治维新开始。
《海国图志》其功厥伟。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有感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命运大不同,作文曰:
魏氏为《海国图志》,在中国,不过束阁覆瓿之价值,然日本平象山(即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此书所激刺,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不龟手之药一也,或以霸,或不免于洴澼絖,岂不然哉!
《海国图治》本为打开国人眼睛,但国人拒绝观看,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却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
历史,沉重而又吊诡。
吾是以记之,写在岁末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