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两条路
----《了凡四训》读后感二
1、败人之“傲”
人们常讲:学习,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但前提是要认识自己。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只有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学才能对照过往不断改进,而不是将所学内容变成一把尺子去丈量别人。
《了凡四训》第一章“立命之学”中讲到袁了凡先生得云谷禅师点拨,自我反省,找出自己六个缺点,“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好洁、善怒、刻薄、评人是非、饮酒过度、彻夜长坐,这六个缺点是了凡先生立命之前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认识自己到如此地步,若有机缘,岂能不改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阳明先生《传习录》云:“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尧的长子丹朱,舜的异母弟象,作为不肖的典型,其病根正在于“傲”。
曾国藩家训,“败人两字,非傲即惰”。曾国藩认为有大才的人不能施展其才,最后落得碌碌无为、或悲惨的下场,这主要是傲字导致的,像三国时的杨修、明朝的徐渭,恃才傲物,人生却让人慨叹。
现今这样浮躁、功利的社会,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是随处可见。
去年底一次外出学习,我左前方有三位年轻男性,他们分别坐在不同的小组里,看样子并不认识。刚开始我一直在认真听讲,后来视线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因为眼角余光一直感觉有人在晃,定睛一看,原来是这三个年轻人的腿不约而同地在不停地抖动,其中一个个子很高,挺帅的男生抖得最厉害,我心中不由得感叹可惜。
如此过了一天,晚上培训师让做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音乐响起期间,找人相互签名,划拳输的人在对方的纸上签名,谁收集的人名多,为胜者。游戏结束时,名单最多的是收集了18个,那位抖腿的男生签到16个名单。待到分享时,他很自得地说:“我没有按照游戏规则办。我对碰到的每个人都说,咱俩不划拳,互相签,结果我就很快签了16个人名。”老师点评,不遵守规则,成绩作废,而且很中肯地提醒这位年轻人以后人生路要注意不要耍小聪明,不要走捷径。而按照游戏规则做到第一名的那位女士,分享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如何提升每个环节的效率,如何保持状态。看似结果相似,因为出发点不一样,导致过程完全不一样。如果没有老师的分析,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成绩,谁还会关心发心和过程呢?这件事说小点是在游戏中投机取巧,说大点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人生没有彩排,都是现场直播。
有句话说:肢体语言是人体最大的泄密器。每个人都是信息体和能量体,意识、潜意识的所有信息都会呈现。心无敬畏,定会举止张狂,以为别人窥探不到自己内心,岂知已是纤毫毕露,但愿这个孩子人生路上能遇贵人提醒,幡然醒悟,过个平顺人生。
内心的傲慢懈怠,会蒙蔽一个人的向善之心,阻碍他亲近良师益友,将他封闭在自己狭隘的世界中,幽禁在蒙昧无知的枯井里。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孔子有个旧相识叫原壤。一次,他看见孔子过来,既不出迎,也不正坐,两腿像八字一样张开坐在地上,等着孔子。孔子见其傲慢无礼,用拐杖敲了敲他的小腿,指责道:“你年幼时不知谦逊于尊长,有失孝悌之礼;年长后又无德行可陈述,无以教导后辈;如此老而不死、无异于世,不过是个苟且偷生的浪荡子罢了!”原壤傲慢不羁,不修礼敬,故而自幼至长,无一善状,孔子认为此种人久生于世,反为“贼害”。
言语形体,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傲”首先呈现为言行举止的放任和失礼。一个人言谈动作傲慢不恭的人,内心往往缺少敬意。
《论语.宪问》: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 ”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党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达信息。有人问孔子道:“这小孩是肯求上进的人吗?”孔子道:“我看见他大模大样坐在位上,又看见他同长辈并肩而行。这不是个肯求上进的人,只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这是一件极小的事情,却表现了孔子从细微处识人的独特眼光和深厚功力,亦可想见入孔门绝非如孔子所说的行束脩而无不诲那么简单。由此可见,孔子不仅是儒学的创始人,也是儒学的实践者,他的实践活动就是从老如原壤、少如童子的阙党邻里开始的。
2、败人之“惰”
忽然之间,网络被一波“佛系青年”霸屏。起因是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这个“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它大概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中,对所有的事情都不太走心,怎么样都行的一种活法。
文章里描述的“佛系青年”是这个样子:打车时司机问走哪条路啊?我都让他选;遇到堵车时,堵一会就堵吧,只要手机还有电,我就能不焦虑;吃饭,如果同事有拼单就蹭一个,没有的话就翻翻之前的外卖APP 记录,再来一份;工作中,案子被评为优秀,上台领奖很客气,“都是同事的功劳”;案子没做好,总监发起火来,“知道了下次改进”……
我们身边都能看到这样的“佛系青年”,他们似乎已经对一切失去了兴趣,用最省事的方式活着。这是“懒癌”晋升为“佛系”,从肉体到灵魂,“懒惰”的行为也找到了思想根源、理论依据。
“懒惰”这个词是两个意思。“懒”是无所事事,“惰”就是消极、懈怠,就是虽然心里有念头、有想法、有理想,可是一做有意义的事就提不起劲头,就一拖再拖;一做无聊的事,就会耗上大多数的时间,一耗再耗,等时间耗得差不多了,又追悔莫及,悔之晚矣。虽然知道有该做的事,但却只做不该做的事,工作回避重点,拖延症患者吧。所以,现在很多人实现不了梦想,并不是条件不够,有人总结说只是缘于两个小问题:不是早上起不了床,就是晚上下不了线。
3、觉知自己
人觉知自己有多难?
艾瑞克森是心理催眠学之父,短期心理治疗、策略派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他17岁时患上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终身经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折磨。当年他患了重度小儿麻痹症之后,全身能动的地方只眼睛。但是,他却因此锻炼了敏锐的观察力,并在自己康复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人类潜意识的强大。他对人类有着充分的信任,终身的痛楚成就了伟大。
瑜伽动作中有一个锻炼手腕和小臂力量的动作是,将十指快速、用力地握紧、张开,同时双臂向前、向上、向旁伸展,不经常锻炼的人基本上三分钟手指和胳膊就酸痛得不听使唤了。坚持到筋疲力尽之后,双手下垂,微闭双目,调整呼吸静静感受,你会感觉到体内血液会快速地流动到自己的手指尖,那时是真正地能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
心静,才能觉知。
人要改过必要自我觉察,用内心觉察,觉察干扰我们信息和情绪的事物。那是什么呢?比如,你本来是心平气和的,如果去一个喧闹的场所玩一个疯狂的游戏,就会被这里的气息所感染,神思恍惚。或者你本来很平静,但是突然碰到有些事情正在纠结的朋友来拜访你,在那个当下,如果你没有定力的话,很有可能就进入到了那个朋友的磁场。
在儒释道经典,心理学中都有方法,可以让自己经由自我修炼或他人辅助完成安静下来的过程,从而可以关注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感觉。当你还感觉不到或者没有条件来感觉的时候,即使是上一百堂亲子教育课、深度交流课、心灵沟通课,看再多的书都是没有用的。精神疲惫、心神分离的时候,你看的书只是单独的字,无法深入理解背后表达的含义,无法和你的生活中那个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个人完整的成长不只包括认知部分,还有感觉、情感、心理、身体、精神。可惜现在的我们太忙了,忙得已经将自己都忘记了。
一个人只生活在头脑中的人,身体将逐渐干枯,情感变得简单而僵硬,难以感染到别人,也很难被别人感染……总之,他将生活在一个头脑所构建的囚笼中,感到无比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程度不一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囚笼中,而要走出这个囚笼,我们必须有真正的学习与觉知,即头脑与身体合一的学习与觉知,意识与潜意识的学习与觉知,也即我们老祖宗所说的体验、体会、体证、体察与体悟等。
4、对治良药,即谦与敬
孔夫子、阳明先生、曾文正公训,“败人两字,非傲即惰”。不仅指出问题,还给了解决办法:“谦”与“敬”。
人要有敬畏之心。稻盛和夫一生创办两个世界500强企业,78岁又出山拯救日航免于破产,全凭四个字“敬天爱人”。
《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字不敬,心先病”。现在还能见到几个孩子父母师长教导的时候,认真恭敬地倾听呢?写字就是养神,字写得歪歪扭扭,自然心神散乱,哪里还能谈得上专注力,更谈不上提高学习效率。
袁了凡先生盖悟立命之说后,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遇人憎他毁他,自能恬然容受。此之谓心生敬畏。
《论语》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说一个人有高度修养,就是君子之人,有三种变相:看起来不可侵犯,实际上跟他一亲近,又非常温和,充满了感情,但听他讲话,尽管他说笑话,但他言语的内容又非常庄严,不可侵犯的。君子心中若无“敬”,无“谦”,岂能是这样的仪态?
对时间敬畏,就会只争朝夕,不会因循守旧,不肯精进;对自己敬畏,就会爱惜身体,不会放浪形骸,恣意妄为;对家庭敬畏,就会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对工作事业敬畏,就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对社会敬畏就会懂得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那么,什么是治“懒惰”的妙药呢?曾国藩认为是“勤”。他在家书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五勤”:手勤、脚勤、口勤、脑勤、事勤。勤能养生,勤能养品,勤能养智。手勤、脚勤能养生,口勤多问候,脑勤多思考。人都是社会中的人,能谦虚谨慎、多思多学,就能更深入地领会儒家的仁义学说,自然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事勤就更能锻炼人了,不仅能锻炼人的行动能力,还能锻炼一个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人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了。“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以儆傲也。勤能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千古之圣贤豪杰,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谦字。”
《了凡四训》全篇四部分讲的就是“敬”与“谦”。读书不是读完后就高高供在那里,书中的一万多字,如果这有两个字能有所领悟,并且在生活中用起来,那么读经典就真正很有价值了。
“傲”与“惰”、“谦”与“敬”四个字,指向完全相反的两条路,一条路越走越窄,一条路越走越宽。李嘉诚的办公室非常简朴,里面最惹眼的,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华人首富行的想必也是这个理。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人若不能时时自省自查,走向一条自以为正确,其实错误的那条路也未可知。起心动念之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希望我能坚持行动、不断改变。
备注:写写改改一星期,简单浏览三分钟。重温旧书里的回忆,品味经典中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