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则谎言
十一月总会是各地高校开展校园双选会的时候。
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比上一年增加,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一年比一年难。
毕业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会从老师那里听到一种声音“先就业后择业”
但是,这句话才是最大的谎言,尽管可以认为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还是骗了你我他。
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
经济下行压力大,加上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很多产业正强力进行去产能,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面对这样的宏观态势,毕业生们显然慌了,想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越来越难。
另外,高校都有就业率这个硬指标需要完成,完不成则被约谈,因此学校会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于是乎不知从何时开始一句“先就业后择业”就在各大高校流行开来。
很多学生被“洗脑”,然而这其实是一场骗局,是人为编织的迷梦。
虽然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令人满意的就业率,但也只是数字上的就业率,其内核则是空洞的。
02 耽误的青春
“天真岁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时间不等人,青春也是有限的。
骑驴再找马,先找个工作做着,然后再看形势发展。
但是,一旦轻易就业入错了行,耽误的就是自己的青春。
好的选择意味着好的开始,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很大的限制。
即使以后跳槽也会发现自己能做的,往往是和前一份工作相关的,企业方也会考虑你之前的工作性质来决定是否要你。
你想当个飞行员,暂时不行,那先去当个机场地勤吧,但后来发现自己永远当不了飞行员,因为你的职业选择受到了前一份工作的限制。
这是很多人面临的尴尬处境:原行业或工作岗位不喜欢,很难做好,想离职跳槽;重新开始,不熟悉没经验,只能哀叹自己然后空蹉跎。
对企业而言,先就业再择业的说话会让他们招来许多不稳定的新员工。
学生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跳板”,不安心工作,跳槽会让企业流失自己的人力资源,长此以往企业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为他人做嫁衣,辛苦培养到最后上花轿的却是别人,亏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
一位HR说了一段很现实话:“我们现在不会招应届毕业生了,他们总是是把我们公司当做跳板,花大把精力去培养他们,将来还不是便宜了其他公司。”
03 恶性循环
先找工作,然后再选择,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企业的积极性,也伤害学校,容易形成恶性循坏。
一方面,学校的高就业率、漂亮的就业数据成为了宣传的素材,吸引着高考生们来填报学校,但最后毕业发现就业率只是表面的。
学生有了不满和怨言,就会到处吐槽这种“潜规则”,给学校也带来不好的声誉。
企业发现新员工有着太多不安定因素,也会觉得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继而又会减少与学校合作。
学校失去了企业合作,学生的就业率又会进一步造假,这样学生、学校、企业形成了恶性循环
04 失败的人生
老李已经毕业五年了,在他看来,当时找工作相信了“先就业后择业”随便签了一个合同进了一家公司。
后来,他发现公司的工作条件与自己预想相差太大。
于是毕业半年内他就跳槽了,怎料新公司对他的任用也让他没有存在感,这让自认为有工作经验的强子感到很失望。
后来,他再一次辞职另寻工作,他在新公司干了两年多,老李认为有了足够的经历和经验了。
于是去了另一家更大的公司,虽然各方面的待遇很好,但老李始终没有得到职位上的升迁。
后来他才明白是他简历上四次跳槽经历,让公司主管对他的职业忠诚产生怀疑,怕他在掌握了核心技术后继续选择离开。
还有一点值得质疑,如果先就业再择业是因为毕业生对职业规划不了解,那么也说明大学里面的职业也教育是缺乏的或者是不成功的。
很多负责就业工作的行政老师,其实自己的社会求职经历也不多。
他们大多数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又进入高校任教,本身缺少相关求职领域的经验。
青春是虚耗不起的,请不要再拿“先就业后择业”来欺骗学生,以完成高校的就业率。
这句话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学校和企业。
更多校招攻略,关注:OfferBar
进入小程序,体验线上笔试,一键投递30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