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价值观
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一路跌跌撞撞,不断地用力,不问结果低头做事,但结果常常不能如我意。现在想来,那时候也仅仅是使些蛮力而已。
在记忆的某处,小时候见过一个大院,外墙的红砖上粉着白漆,白墙上刷有鲜红的六个大字“坚持就是胜利”。高三那年,黑板上写有离高考还有xx天的倒计时,教室后面也贴着几个大字“辛苦一年,幸福一生”。有一天心血来潮,突然想看看其他班里贴着什么字,课间跑去看,有个班里写着“坚持奋斗100天,幸福人生一辈子"。到了大学,大二的任课老师开始鼓励大家尝试考研。举得例子颇为生动,一个专业有50人尝试考研,从大二开始准备,从大二假期到大三再到大三假期,临到考试前,不断有人从考研大军中放弃,直至考试。你身边和你竞争的人逐渐变少,甚至考试时,仍然有人,上午考了一门课,下午就又放弃了。只要你坚持到考试结束,没准你就能考上研究生。故事听起来不无道理,就像高中老师所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连马云也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坚持,成为成长中,一个坚定的朴素价值观。
刚开始的坚持,往往有效,但后面更复杂的事情,坚持往往不能奏效。而不管是坚持不懈,还是坚持就是胜利,这其中暗含了一些逻辑和期望,坚持意味着勤奋,勤奋意味着成败的关键。只要你坚持了,最后你就能成功。如果你失败了,那说明你积累的量还不够。当然在某些事情上,这的确能解释得通。但其他更多事情上,也不仅仅是坚持与否那么简单。
从古至今皆是胜者成王,败者寇。胜利即是正义,胜利者讲述自己如何努力,如何坚持,但他从来都不会告诉你其中过程经历的那些关键节点。我们忽略了幸存者偏差,怀着根深蒂固的认识和美好期望,认同坚持就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能坚持,那么一辈子都将只是个废物。
同样的,贯穿着年少成长的另一个词是“吃苦”。小学的时候,就有老教师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像成功与吃苦之间存在必然的充要条件一样。当然,人性使然,人有时候往往撞了南墙、受了苦,才知道回头,改变方向。而有些苦,却都是白吃的,在一次次的痛苦中,人未必都会变得坚强起来,只是更能忍受痛苦本身罢了。
这真实的世界,同样的天空、同样的空气、同样的建筑,同样的人,但在意识认知当中割裂成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同一个世界,也许你我眼中将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复杂又多元化,从来没有什么一元论的理念能够一招鲜。
•惯性即惰性
坚持是个东西,但我们真正能坚持的事情有多少呢?
普通生活都是极平常的每一天,每天的时间里又都是日常习惯的惯性状态。想改变当下的生活状态,就需要养成新的习惯。以前总觉得,能坚持读书,坚持跑步,坚持健身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人。特别佩服那些在低谷时,靠跑步、健身,用汗水淋出不一样的自己,鸡血又励志。
等到自己慢慢有了这些习惯才发现,除非在这件事上找到乐趣和成就感的满足,大抵上,凡是冠以坚持的名义去做的事情,都不会长久,最后也都不了了之。趋利避害的懒惰才是根深蒂固的人性。
自己一直在做,也从来不是因为能够坚持,只是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渐渐也发现,生活在这个时候一旦进入了惯性,无脑惯性往往是惰性的开始。而精进就需要升级进阶。
读书是一个漫长的内化作用,短期之内看不出明显的效果,长期之内又被低估。而一旦习惯了读书本身,哪怕读有所思也仍将陷入瓶颈僵局。
许多人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是没有太大的长进?因为他们真的只是在看而已。
大学的后三年有一阵焦虑又迷茫,就去操场跑步,每晚9点跑,一圈又一圈,有时候想想那些糟糕的事情,跑外之后兴奋又鸡血,感觉一切都不是事儿。
再后来糟糕的事情依然处理地很糟糕,好像跑步也没有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再后来,明白了,我一开始赋予了这些事情太多意义和期望。好像做着一些艰难又厉害的事情,要实现宏远的目标,战胜了懒惰象征着胜利。
虽然读书使人平静,跑步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帮助修复了创伤性记忆,大量运动后大脑产生多巴胺,提供了奖赏机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让人愉悦。
但读书、跑步、健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问题始终都是存在的,我们迷信了太多东西,本质上仍然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做逃避的羔羊。最后也只是习惯了做事而已,哪怕事情本身很美好。
人最容易被什么感动?
答案:自己。
那些虚幻的理想和意义,在某一天的现实里支离破碎。真相如同白昼,一切不真实的想法都无处隐匿。生活再惨淡,也终究需要勇气面对,直面问题,想办法解决,才是核心关键。成长的路途上,有代价也有收获。
在一次次自我挣扎中,我看到了自我成长,懂得了人性。明白人生之路即是漫长的修行,不进则退。
现在,读书就是读书,跑步就是跑步,健身就是健身。
•一寸的欢喜
我们始终需要警惕盲目的坚持,无谓的吃苦,以及生活中的惯性。
那将让人变得疏于思考,表面一贯的勤奋努力也难抵现实的惨谈收场。那只是勤奋的幻象,用简单、机械、缺乏思考的大量重复劳动,掩盖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探索的畏惧和退缩。终究不过是战术上的勤奋,试图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战术,意味着微观上的具体执行。
战略,意味着宏观上的方向思考。
一个解决具体去做的问题,一个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是坚持了就一定能成功。努力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苦,而吃苦也未必是真实的有效努力。有些苦,是不得不吃,有些苦,吃了也是白吃,吃的苦,最后做了嫁衣还成全了别人。
而惯性就意味着逐渐进入一种稳定的瓶颈期。每天20个俯卧撑,长期之内看仍然有效果,与读书后漫长的内化过程如出一辙。但实际效率低,效果并不明显。
按照健身的核心理念,肌肉撕裂恢复,就意味着我们将不断增加难度和组数,在一次次痛苦中撕裂,在撕裂中长出新的肌肉,难度和广度的层层升级,才能帮助自我不断成长。
不断精进就需要远离舒适区,有痛苦,有挑战,持续进阶。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