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在死胡同,或者大雾里,里面的我怎么也走不出去,怎么都看不清,也就索性打算,这样执迷不悟下去。
爸爸说,父母子女关系就是一段化不掉的缘,每个家庭自成体系,无法相互比较。我也自认为,可能前生我就是欠了她什么,所以我们的结十几年都解不开。可能只是自己至始至终都看不破,还尚存一些希望吧,觉得自己也能像同龄人,像一般的幸福家庭一样,收获一份爱,但终究是没等到。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份执着将湮灭,我将以更成熟的视角看待这件事,就像爸爸说的,站在山顶上俯瞰,然后不再在乎。
只是年少的我还尚存一份执着,一种拧劲。
这些细细碎碎的真实体验构成了现在我所理解的婚姻吧,就像一个跷跷板,一人坐着,一人小心抬着,不管怎样,总要有人维持着平衡。我原以为,爸爸这样是怯弱,是被强势的她打压,是认输地退让,但他说这是人生很多妥协的一种,不欢而散分开是一生,勉强维护的团圆也是一生,为了这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为了一份道德,为了维护一些更珍贵的东西,他选择了妥协。了解之后我觉得,可能爸爸为了这份平衡愿意牺牲更多吧,又或许他有一份期待,觉得彼此都被生活磨平了性格后,磨磨合合也能安度晚年。我这才体会到,原本觉得拥有普通人的幸福,这样的梦想太过咸鱼,才发现,这样简单的梦想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每一份平静的背后,都有付出,可能还需要一点运气。
然后,理解有时真的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道德面前,我是子女,就得退让和容忍,而我总有不甘,所以不得解。同理心这种东西,只有我在别处得到了支撑或者给予,才能于另处施予,而我失去了补给来源,竟连自身问题都没法解决。当关系的双方都丧失这种能力,就会进入迷宫的错误出口,一筹莫展。
这半年我突然一脚探入了一些成年人的烦恼,知道爸爸为什么会没有时间看书,知道感情为什么会被磨散,聚少离多,人情冷暖,会为了一份前程,为了对未来的期许,放弃一些原本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算一算这半年我没怎么潜下心看一些喜欢的书,或者喜欢的电影,那种纯粹为了爱好而进行的东西。这些东西慢慢变成了难得的放松消遣,失去了原本珍贵的意义,变得稀松平常,难以走心。很少关切内心了,关心外面大的世界,而不关切自己。于是,陡然出了问题,就容易不知所措,浮萍无依。然后发现大家各自繁忙,一时间连树洞都失去了。往常还能看书疏解,到底是年少的烦恼,问题复杂化后,阅历抵不住,只能捱着时间求解。就像原以为千军万马,霎时回头,却发现自己踽踽独行……
这样的打击是巨大的。可能原本高中把我们保护得太好,只需思量学习,全身心投入后,就难再顾及其他;而这个阶段结束,无数未解决的问题浮现并被放大,全部的压力排山倒海袭来,一时间感到闭塞窒息,便容易进入死胡同,迷惘而不知所措。
这就是所谓成长吧,知晓没有什么理所当然,只有太多需要面对、需要学会的,或许有一天我站在了山顶,面对过往的路,也能像所有登顶的人一样,平静地付之一笑吧。然后一生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