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都搞不清楚员工在企业中的定位,下面,我们温故知新,了解一下人力资源5P的概念。
如果公司是舞台,员工是演员,那么员工的角色是关键。
People:人力/人才
人是企业里人力部门要运营的第一要素和对象,至少有两个维度的理解:
第一,人力是工业时代的企业资源之一,人才出于人力,更适用于信息时代;
第二,人力/人才首先是企业的资源或资本,具有工具或要素属性;
其次人力尤其是人才具有自我驱动、自我实现的特殊价值诉求,应该得到激活和满足。
在组织里,People人要解决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根本性问题。
因此,任何企业都要面对一个首要问题:企业里都是什么人。
想的越明白,组织存在的意义就越鲜明。
在工程师文化主导的谷歌眼里:工程师们会把“运营”视作一个值得信赖的职能,因此它的人力部门改成了People Operations;
在成人文化主导的Netflix眼里:公司希望所有优秀的人才可以一起工作,组成一个梦之队,因此它的人力部门干脆就叫Talent;
在以奋斗者为本的华为眼里:
公司奉行领先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所以从本质上说,华为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
Payment:薪酬/待遇
从市场视角看,薪酬/待遇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市场形式,或称“人力资源价格”;
从分配视角看,薪酬/待遇是企业对员工人力资本要素贡献的回报。
Payment薪酬/待遇,包括以基本工资、补贴、变动收入和福利等为典型代表的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类的待遇。
其中,基本工资买的是员工的上班时间,补贴买的是员工因工作带来的不便利,这两者对应的是员工的责任;
变动收入买的是员工对工作的努力程度,对应的是业绩;
福利买的是员工的归属感,对应的是忠诚度。
Position:职位/角色
工业时代,Position 一般是People人力/人才的运营平台,职位是工作或任务的集合,是连接个体人和整体组织的枢纽。
移动互联时代,组织柔性化是企业对多变的外部环境的自适应调整。
实践证明,高效的组织运转依然需要清晰的分工和协作,职位并没有消失,恰恰相反,它转化为“角色”,显得更灵活多变。
陈春花老师就说:
从胜任力到创造力很重要的部分是:
一定要给员工设计角色。
互联网企业跟传统的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是互联网企业很愿意给员工角色。
人是在角色之中成长的,而不单是在有局限的岗位上成长。
教他成长不了,培训成长不了,只有给他一个具体的角色和责任,他才会成长起来。
Power:激励/赋能
基于人性,组织里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机制对People进行绩效考核(Performance);
而分权是企业对People最好的激励方式,也是组织赋能的应有之义;
还要积极应对人以群分产生的“副产品”:
公司政治(Politics)。
简单概括:
Power所能表达的要义就是以权力思维为基础、绩效为工具的激励或赋能,它有着最丰富的内涵。
(注:第4个基本要素P不选用Performance绩效,是因为其内涵过于狭窄,无法全面概括Power所能表达的要义)
Power在工业时代侧重于激励,多体现在“多分钱”上,特别是以股权等为代表的中长期激励,在信息时代侧重于赋能,尤其是“分权”。
陈春花老师也认为管控的时代已经过去,赋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赋能和激活人。
企业需要建立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共享平台。
在这样一个组织平台,管理就不再是命令和管控,而是转变为授权与赋能。
IP的“P”:个体品牌
IP是什么?
IP的本意是知识产权,但随着它的广泛传播和运用,现已演化为“自主传播能量”。
其实,IP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是人们在关注你、分享你、传播你、议论你,这就叫IP,它是互联网语境下的品牌。
未来就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
组织变化、行业跨界、个体能力越来越强;
IP、个人+平台模式、联盟思维……
优秀的人能获得任何时代都没有的影响力和资源。
《哈佛商业评论》说:
这是网络个人经济的开始,“新经济的单位不是企业,而是个体”。
个人崛起的时代,是一部分“超级个体”崛起,和一大群普通个体追随的时代。
人力资源5P框架
看得出来,5P是人力资源战术层面的策略组合要素(如下图),本身既不是高深的内容,也没有玄妙的工具,更非博人眼球的噱头。
因为这是人力资源的基本要素:
“HR 5P框架”内容可能过于简单,单独看却都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而关键是要会组合运用,所以,我们可以找出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进一步认识它。
图.人力资源5P框架
若将企业看作是一个舞台,企业的目标任务就是在拍一场场戏,那么企业里的所有员工People就是其演员阵容,你要扮演什么角色Position,是基于“人岗匹配”的原则来确定的。
比如,你长着路人甲乙丙的普通脸,同时演技又一般,就很难抢到主角的角色,只能跑跑龙套——角色不重要但又不可少;
除非你长得很有特色,演技又好,或许就有机会担纲主演;
天生颜值高,往往具备了主角的必要条件,加上演技超群,那么主角非你莫属。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如果演得好,你就获得了高绩效(Performance),就意味着高报酬(Payment)或中长期激励(Power);
而主角往往自带光环,渐成明星或大咖(IP);
如果演得差,剧组会不断培训你,给你进行思想、行为和情感赋能(Power);
或者干脆授权(Power)给你,让你自由发挥,只要给我演好戏就行了。
当然,人际之间本就复杂,演戏中或是因为气味不和、或是因为分配不均难免产生组织政治(Politics),需要老板去平衡。
人人都在戏中,或是入戏很深的戏精,或是初入戏场的小戏子。
上面这张图,就比较全面的刻画了人力资源5P要素在组织内的角色和作用。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一些呢?
5P不时尚
价值在“根”上
人力资源从来都是一个理论频出的领域。
我们看2009年以来的HR主题(如下图),每一个主题看上去,都有新意、都值得学习,却也都有迷惑性,令人目不暇接……
来源:郑春国老师梳理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尚未固定,可能最终也无法固定,每一套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人力资源 5P 框架”;
因为HR主题无论怎么变化,任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都离不开战术层面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
我试着将5P匹配一下各年度的主题(如下图),就像营销理论层出不穷一样,但都逃不出营销战术4P的手掌心。
其中,人是根本,角色是关键,要多研究;
角色清楚了,激励或赋能便可以有的放矢地操作。
务实的HR讲究“上承战略,下接业务”,恰如郑春国所说:
学什么,不如学适合自己的;
追什么,不如追立刻能解决自己问题的;
懂什么,不如懂一套基本的管理逻辑。
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万花丛中,我站在迭代无限、回归一统的角度,追根溯源,找出了人力资源5P的内容,作为一种基本管理逻辑的探索。
时尚可以追,但请不要忘掉“根”上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