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一书的最后两个原理,权威和稀缺。都很容易理解,今天一并讲完。看完之后就能明白你是在独立思考,还是在被洗脑;还能辨别“洗脑”的各种套路。
一、权威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接受到各种教导教育:顺从权威是正确的,违抗权威是不对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就是这个理。
顺从权威能带来一些好处。
听家长、老师的话,能让我们获得“好孩子”的称号,因为他们懂的更多、更有智慧;另一方面,听从他们的话,是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对我们的惩戒大权,不听话就要被“毒打”。
长大之后,权威人士变成了专家、老板、意见领袖,听他们的话是因为他们社会地位更高、获得的信息更多,也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
总的来说,有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对权威的判断:1.头衔;2.衣着;3.身份标志。
当然,面对权威也不是一味地盲目顺从,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同时应该思考两个问题: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
只有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才能不被卷入迷茫的漩涡。
二、稀缺
“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我们平时接触很多,一个物品越稀缺、越稀有,它的价值就越高。
另一方面,我们对失去某东西的恐惧似乎比获得它的渴望更加强烈,更能激发我们的行动力。当我们难于得到某东西,或者得到的机会越来越少时,会激发我们想要得到它的欲望,因为我们在骨子里痛恨失去的感觉。
“数量有限”、“活动倒计时”都是运用这个原理。活动倒计时一天,活动只剩最后一天了,你不买就错过这个机会了,就会刺激顾客想要购买下单的欲望。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喜悦并非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是来自对它的占有。奶茶店供不应求,当你喝上排队一个小时的奶茶时,你会不会特别的开心,满足了你想喝奶茶的欲望;
但是,这杯奶茶并不比排队5分钟就喝到的奶茶更香、更好喝。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轻易规避“稀缺原理”带来的影响。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这句歌词或许更能描述“稀缺原理”在我们生活中起的作用。
(全文完~)
写在最后:
#180天读书打卡30本书#No.2完结,2020.6.22—2020.7.6,《影响力》这本书讲解了影响他人的因素、原理,也给出了我们如何独立思考的方式方法,识别影响力,避免被套路、被洗脑。
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