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已错过了种菜最好的季节,赶紧让隔壁邻居让了一小块地给我,小暑都过了,也没什么可种的,就是两畦红薯,一畦豇豆,一畦小白菜。又到远处小河边砍了些竹竿,把豇豆的架子搭好了。黑黝黝的地看上去还是挺肥的,应该不需要另外施肥。
有的时候邻里会叫我到他们家拿点菜,我没去,这不能白拿,我怎么跟人家算钱呢?这又有些生分了,干脆谢绝了。
下图是村里买菜小店的门口。店主进货通常是去太平县城或黟县县城,距离都差不多。店主进货也很难,农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菜园,蔬菜消费量不大。夏季温度又高,生鲜商品不易储存。今年的蔬菜、肉类和水果价格涨幅都不小,我的恩格尔系数值加大了。
一日三餐是件挺麻烦的事,只能想办法简化,比如,立了一个菜谱,都是最基本的家常菜,什么番茄炒鸡蛋,土豆烧肉,红烧豆腐之类的。到时候就照本宣科,省略了“今天吃什么”这个头痛的问题。
店主家的狗看上去比一般的狗来的威武,还不知道它叫什么,估计是整个村子所有狗的老大,它平时总这么趴着,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和狗,企图从中发现点什么新鲜的事。村里还看到另外两只大型犬,一只叫“皮皮”的拉布拉多,另一只叫“小五”的金毛,也很有个性,我见着它们通常也会打个招呼。
后院角落这块花池,我来的时候几乎成了垃圾堆,草长得有人高,清理了两次,把垃圾捡干净,杂草拔除,留下几棵观赏植物,最后,再喷洒了一遍除草剂,还可以在上面东西。
今年的梅雨季好像比往年长,我拍下面这张照的时候已是阳历七月中旬,当天的最高温度仅22度,夜晚要盖两床薄被,真是个清凉世界。
下边这条村边的石板路是最近几年铺的,不是以前留下的。你看石板的铺法太过规整,村里这几年铺了不少这种路,和村中的石板路连成了一体。
村子周围有零散的住户,荒地很多,本来种水稻很好,但是村民算一下账划不来,情愿撂荒。你看那两只鹭鸶和水牛相处的好像很惬意。
下图是邻近村的一家豆腐干作坊。我每天在村子附近的荒野徒步差不多4—5公里,这里进那里出,村民已经认识我了。
长年呆在乡村,我已经听惯了大自然的声音,看惯了简单的生活。城市的模样忘的差不多了,有的时候会想,要是现在忽然混迹在广州的天河一带,恐怕真的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微张着嘴,一脸的惊恐和茫然,两只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搁。
有网友留言,说喜欢看我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我写的怎样,看阅读量好像不算少。我比较喜欢简书这个平台,页面干净,白纸黑字,像纸质的书。其实,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而是把我在皖南乡村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做饭,洗衣,锄地,村间漫步,和村民聊天,罗里吧嗦的,没有轰轰烈烈的激荡人生,以其说是写作,倒不如说是在记流水账,让岁月的流沙在指间慢慢溢出,让枯燥的时光蔓生出一点温馨的记忆,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