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底上线,经过3个多月的试运行后,一直备受关注的网联平台于近日通过阶段性的生产压力测试,开始进入正式切量阶段。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等多家商业银行,财付通、支付宝、快钱等多家支付机构已经完成接入。其他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将陆续接入,网联平台的支付全功能开发将计划在9月底前完成,届时将全面覆盖网络支付场景。
网联开始进入正式切量阶段对于支付行业具有历史性意义,对于普通消费者也是意味深长。消费者的隐私信息将得到具有公信力的清算组织验证和保护,避免泄露,资金的安全也将得到切实保障。
网联的成立和发展
网联的全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坊间将其称为“网络版银联”。去年4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通过建设网联的预案,7月正式启动筹备,10月获央行正式批复。今年3月31日网联平台正式启动试运行,验证平台的系统功能、业务规则和风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网联上线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通过央行的跨行清算系统来转接银行,也可以直连银行完成支付清算,网络支付是一个自由选择的市场。监督方面,监管只能见到银行账户里面金额的变动情况,却看不到具体的资金流转详情。鉴于存在违规的安全隐患,央行牵头成立网联,其主要目的就是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流向。平台正式运行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上支付通道将直接通过平台与各家商业银行对接,客户资金交易流转信息清晰透明,杜绝客户备付金的占用、挪用问题。
包括财付通、支付宝、网银在线等在内的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6月30日前完成上线,还有2家大型支付机构正在对接即将完成接入,9家支付机构市场业务规模合计占比超过96%。
保障资金安全
此前,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直连银行的模式,既充当收单机构,又充当清算组织,令其具体交易信息无法监管。通俗地说,就是备付金具体应该有多少钱,是个怎么样的流转情况,除了支付机构本身,外人无法得知来龙去脉。此外,消费者的具体信息和绑定账户的银行卡资料,也是归档在支付机构的数据库中。
网联的上线,意味着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被切断,支付和清算回归独立。有业内专业人士表示,网络支付规模日益扩大,网联的建立可以大大降低社会资源的浪费,可以规避支付风险漏洞,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同时也令第三方支付机构把研发精力专注在优化客户体验、创造更多适应性支付场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