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网红全面爆发的一年,为此而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推出了让我们为之震惊的观点: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成为网红,因为网红能够体现一个创业者的能力、潜力、魅力和影响力,如果创业者都缺乏这些魅力和影响力的话,那就不要创业了。这样的观点似乎听起来有一些道理,但是却往往能够误导更多的创业者!让更多的创业放弃踏实做事的作风,一味赢取网民的心理。
早在2008年网红早已经出现了,例如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网络小胖、龅牙哥、凤姐甚至犀利哥都可以算网红。那时候的网红没有今天成为一个极强的概念性的话题现象,在于当时期的网红,被网民消费病毒式传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缘于社会转型期间网民情绪的一种自然表达,继而被病毒式传播,彼时的网红往往成为大众嘲讽和解构的对象。少有背后资本方推动与利益掺杂其中,显得更为纯粹。
但是今天的网红不一样,网红的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斗鱼直播在3月刚宣布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约6.7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紧随其后的是王思聪的熊猫TV。知名时尚博主gogoboi、影评界网红毒舌电影等也纷纷将首个自频道落户优酷,其背后都有团队与产业链资源在运作。
与此同时,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将网红的概念不断地进行操作和翻新,与此来带动影视文化,动漫音乐,电商等多个板块,以此来实现股价的飘红,同时带动粉丝经济这些概念。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体看到又有什么机构评估网红市场规模过千亿了!某某美女网红在哪个平台火了,积累了几十万的粉丝就是开始融资,开始粉丝的变现了。背后其实无不是体现资本推动网红经济的快速变现。
但是对于创业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自从2014年年,国家鼓励万众创新之后,众多的创业者一窝蜂地扎到互联网里去,留下的一大片尸骨,随着2016年我国整体经济低迷,更多的投资人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气息,许多的创业者在关键时候并没有得到融资,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满足其基本需求,而网红创业更是满足了当前创业者快速致富的内心诉求。
其实网红经济的发展非常符合金字塔的规律,从pipa酱到咪梦,基本属于本身在细分领域紧扣粉丝心理诉求的内容创业者,她们的特质不具备可复制性。因此更多的创业者依靠烧钱,又没有前景的盈利模式,无非都是浪费时间和经理。
另一方面,网红经济目前也都是烧钱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当前大多数直播平台仍处于烧钱阶段,并没有商业化的手段。
不久前,文化部对斗鱼、虎牙直播、YY、熊猫TV、战旗TV、龙珠直播、六间房、9158等多家网络直播平台被列入查处名单。而背后的诸多资本方也浮出水面。显然,直播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存在高度契合的利益关系,对于打擦边球的游戏,资本方自然心知肚明。因此由资本驱动的网红的背后,就是整个网红经济病态式发展的根源。而大多数的烧钱的网红直播平台依靠色情起家,虽然捧红了几个知名的美女主播,但是一直却处于烧钱的状态,与此同时一些知名主播的签约费用也水涨船高。
一旦大批的创业者涌入到网红经济中来,陷入各种成名博眼球的误区之中,而忽略本身的产品战略与用户经营。创业者要脱颖而出,品牌与定位差异化是核心,但当创业者太多,网红不够用的时候,就会走入同质化,继而网红会逐步蜕变成为一种负面词汇与形象,而且创业者是网红的这种标签反过来还将可能伤害产品品牌本身。所以说创业者也应该成为网红,而缺乏品牌话和差异化,最终将导致许多创业者纷纷倒下。
其实很多的明星,看到网红这么赚钱,也开始涌入到网红经济的浪潮中来,例如像林志颖,周杰伦,韩庚等明星也纷纷投资创业,其实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其实网红经济的背后,其实最难做到的提升客户的精准营销的问题,因为更多的网红往往承担更多的是一个意见领袖,或者向粉丝卖广告或者经验自己的电商网站,一旦拉的战线太长,就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归根到底,其实真正的创业者需要从产品本身的定位,资金和技术,以及创新的商业商业来获取用户的关注,而不是一开始就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各种博眼球的手段吸粉,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大多数的网红往往还趁自己比较红的时候,捞一笔钱就走人了。这是暴发富的心态,而不是创业者的心态。从这一点来说,网红更像是一阵风,风吹过了,便不再有了。
尼尔·波茨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说,一切公众话语权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未来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其实网红就是娱乐至死的最好体现,一旦娱乐至死成为一种病态,就会开始慢慢腐蚀创业者的机体,缺乏像俞敏洪,陈欧那样追求品牌的长期决心,一味地迎合,企业一旦倒下将很难爬起来。
创业者更多的应该将自己的工作本质放在用户的产品体验,应用场景的开发,数据分析,依靠产品本身的设计不断有优化和迭代产品,这样子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一开始就抱着一种网红的心态,圈钱完了就溜之大吉!
【公子义】80后,90后心理研究专家,9年大数据研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热爱写作。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