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想换工作,天天刷招聘信息,没事还和猎头聊几句,可真有合适职位推荐,却又打起退堂鼓。不为别的,只为没底。毕业十年,工作十年,始终在同一家公司的朋友,按理说行业积淀、工作经验都不欠缺。仔细聊过,才知道所谓没底,因何没底。
01
招聘网站上天南海北的信息多如牛毛,按照朋友的求职方向搜索可以拉出n页表单,但点开一看,普通职位的要求基本都写着3-5年从业经验,相应的薪酬也不是很理想,朋友满满十年的工作经验实在太亏,只好直接pas掉。再来看管理岗位,大多倒是5-10年甚至10年以上工作经验,但问题在于这类岗位都要求具备管理经验。虽说朋友已经工作十年,但由于公司人员较少、架构单一,是做着主管的活,可说白了手底下就一个人,还各司其职,何谈管理经验。
和猎头的沟通也是类似。朋友当然希望能有一个管理岗位,给未来进行更好的铺垫。但因为前期没有过管理经验,猎头推荐来的职位基本以小公司居多;很多都是顶着某某部门经理的名号,但其实总共没两人,管理的、干活的都是自己,和现在没两样。倒是推荐过一家大公司,对方HR抛出几个管理问题后,朋友立刻歇菜,从此再也不敢打大公司的主意。
就是这样,工作十年,满以为自己成就一身本领,却在寻找新出路时头一回发现,所有的过往都好像云烟。看似积累了很多东西,却由于自己从来没有过长远的职业规划,也因为不喜欢从来没有深入过这个行业,到头来并不比工作三五年的有优势,反而在年龄上呈现劣势。普通员工岗位喜欢年轻听话肯卖力,但朋友已然工作十年,能有多大冲劲。管理岗位希望经验丰富上手快,可谁会给你重新学习的机会。
这就是现实。大凡没规划、没准备的人,即使有一天突然醒悟,但现实早已距离你想要的太远。
02
朋友怯场了,却并没有放弃。因为他不想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自己依然如故。转变也从这一刻开始。
曾经放下的专业书重新被翻出来,结合行业、公司发展特点,朋友开始关注从来未曾关注的身边。研发部门的技术实力、发展方向,销售部门的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即使是以往自己最看不起的支持部门,朋友也投入了百倍的心力。开会时不再玩手机,朋友渐渐听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部门间为什么会有分歧,大家如何沟通解决这些分歧;以往最不耐烦人际关系,现在部门内出现问题时,却尽可能观察部门负责人的处理方式。之前有培训机会能躲就躲,现在却争着抢着要参加。
慢慢的,朋友的方案、发言开始得到领导关注,虽然岗位没有发生变化,但朋友却明显感到自己有了一定的核心价值。同部门的其他项目组开始寻求他的帮助,更重要的项目领导常常会安排给朋友这组。事情越来越多,朋友管理的人也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一个到现在的十个。虽说人数不多,但人多事就多,需要考虑协调解决的就越多。朋友开始记笔记,把自己日常遇到的、听到的很多管理方面的事都记录下来,当事人是如何解决的,朋友又是怎么看待的,取长补短。
朋友所处的行业外企发展空间更大。于是,朋友又开始学习英语,像学生时代那样,每天早起背单词听广播练口语,晚上则通过线上学习软件专门突破专业英语。因为外出参加培训多了,朋友结识了许多同行,大家常常通过微信群、聚会等各种方式互通有无,其中不乏对朋友很赏识的其他公司管理层。在新的一年来临前,有一家外企主动向朋友抛出橄榄枝。
回首这一年,朋友最大的感触就是,从前太高看自己了,总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想当然认为自己是“香饽饽”。可从思想上的“舒适圈”跳入现实,才发现自己一穷二白,高不成低不就,要啥啥没有。但经历了这一年,朋友对自己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从不断学习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迎头赶上,会有好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们是不是也该跳出思想上的“舒适圈”、“懒癌圈”,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