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互联网上,每个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标题:《我是如何在1年时间赚100万的?》、《如何在3个月内用户数增长1000万?》、《马云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看得多了,内心顿感庸俗,但依然会控制不住手指,点开阅读。
在胡萝卜大棒的激励下,每头人驴在狭窄的路道上焦躁不安地拉磨,想要一夜之间将马内塞满银行卡。
一个病人急匆匆赶到医院,对医生说:我蛋疼,赶紧给我开药,我很忙!
医生看着满脸汗滴的病人,微笑说:你为什么会蛋疼?我们要酌情检查,才能确定治疗方针,最后给你开药啊!
病人暴躁大骂医生:操你大爷,哪来这么多破事,赶紧给我开药!
这是一则笑话,但着实映射多数国人当下的心境。
为什么国人这般焦躁,热衷急功近利?
我一直困惑不解,直到阅读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新书《巨婴国》,终于对这个简单的问题茅塞顿开。对,在我看来,这是很简单的问题。
国人热衷急功近利,我们要抛开社会快速发展、历史文化等迷雾,探究它的根源。
武志红在书中说,中国是一个巨婴国家。所谓巨婴就是大人的生理,婴儿的心理。90%的国人心理都处在6
个月前的婴儿期。这是追根溯源的洞见。
6个月以前的婴儿,有以下三个特征。
1、母婴共生:婴儿出生后,会感觉自己与世界(即妈妈)是浑然一体、你我不分的。
2、全能自恋:我的意念随意转动,妈妈随时就能满足我。
3、偏执分裂:妈妈及时满足婴儿的需求,即好妈妈;不能满足,即坏妈妈,这时,婴儿就会处于巨大的无助感中,为了不让自己被死亡般的无助吞噬,会将无助转为愤怒,攻击抚养自己的妈妈。
国人是由许多个人组成。当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时,会自然地想象快速实现成功。当事情不能按照内心的
预期产生结果时,会非常暴躁,甚至会产生强大的挫败感,这份挫败感会吞噬自己。
为了防止挫败感的产生,要么放弃,要么会急切地想快速成功,从而规避挫败。很明显的道理是,越急切,越急功近利,越难以做成事。每件事都有自然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想成事,就必须顺应这种规律,不可违逆。
他们明明知道上述的道理,但就不能克制想要快速获得结果的欲望。
为什么?
我们将时间拉回6个月前的婴儿期。根据上述婴儿的三个特征,婴儿本能地认为自己想要吃奶,想要拍拍
玩具时,妈妈就会将乳头放进自己嘴里,将玩具放在自己的手上。
可是,不可能婴儿所有的意念妈妈都会快速满足。这时,婴儿觉得自己控制不了世界,产生深深的无助感。为了转移无助感,婴儿会以吐奶等方式,表达对外在世界的愤怒攻击。
如果妈妈不能抱持婴儿的攻击性,长此以往,婴儿会将攻击反向对准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好。这种攻击自己的心理会转化成深深的无助感。以后,婴儿再也不想对外界表达自己的意念,因为婴儿担心无助感会再次袭来。
在我们国家,母婴关系普遍是不好的。妈妈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很大程度上敏感及时地觉察和满足婴儿的种种呼唤。
因而,婴儿在6个月前,妈妈就没有及时满足自己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要么放弃需求,要么一刻也不能停地要获得满足。而延迟满足的能力,只有在及时满足后,逐渐地才能获得。
所以,这些婴儿长大,成为巨婴后,依旧带着婴儿时期的心理。他们想满足内心的欲望,所以想做成某件事情,但又不敢去尝试。即便鼓足心劲,想要行动时,会快速获得预期的结果。
因为他们惧怕婴儿时期的无助感转化成巨婴的挫败感,因为他们没有养成延迟满足的能力。
惧怕挫败感和及时满足,这两种婴儿时期的特征会严重制约着巨婴做事的心态。
那么,巨婴不再是婴儿,不可能重新回到吃奶的婴儿期,重新培养健康的人格基础。这时,如何改变呢?
巨婴们要培养与挫败感相处的能力。即:在生活中遇到微小的挫败感时,要有意识的觉察它,感受它,拥抱它。唯有这样,慢慢地,你就不再惧怕挫败感,自然地想要追逐更大的事情。
当然,方法过于简单,真正行动却难上加难,我在这条路上走了一年,深知其中的滋味。
但是,终归,我们要为自己的负起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