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寨村的故事
明朝末期,在闽南一个偏僻的小村里,有一林姓小伙子叫文旭,母亲年迈多病,老实中厚的哥嫂勤力务农,早出晚归,日子过得十分清贫。文旭生性懒惰,不务正业,以小偷小盗为生。他所到之处,母鸡也要,番薯也要,就连女人衣服也要,桥东,海城,名园一带留下他的足迹。可是谁会料到,这样的一个人见人憎的小伙子竟然会成为千古流传的风云人物呢?这里面也有着一幕幕曲折动人的故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天母亲辞世的噩耗终于传来了,一家人处于悲痛之中。人死不能复生,料理后事要花费一笔钱。可是家里穷得响叮咚。不厚葬会被别人瞧不起。怎么办?文旭和哥哥兄弟俩再三商量。最后决定向“楼脚彭”的母舅借钱。次日,文旭拿着从舅舅那边借来的几吊钱,当他走到龙山妈宫的时候,看见一群人在赌博,他顿时觉得手痒起来。一钻进去,摸了三五个回合,输了个精光。他两手空空踉踉跑回家,把真相说了个明白。没法考虑丧事不会出丑。当天晚上,兄弟俩偷偷把母亲卷进草席。烧了几叶纸线。就你一头,我一头。抬一段歇一脚,换一换肩,把母亲抬向县城以北的小山丘。当他们走到名园北面的小山丘时,突然漆黑的天空划出一道闪光,接着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轰隆隆的雷声震得地动山摇,兄弟俩被来得突然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随地丢下母亲,箭一般飞了回家。第二天早上,舅舅来吊丧,兄弟俩只好把事实说了,并带舅舅来到丢下母亲的地方,可是母亲的尸体已被大雨冲下的泥沙埋没了。舅舅是位地理风水行家。他左望右望,胸有成竹地对兄弟说:“这里是马地,如果令母是俯葬的话,这块风水宝地是会显贵的。
舅舅的话是真是假,谁会相信。文旭又照样干那些不三不四的活儿。天天如此,岁岁如此。某年某月某日,龙津河上建造的新桥已竣工(现在老桥头),地理先生捏了捏手指,吩咐了几个差役。在某个时辰有一位林大人从此桥经过才能通行,否则,其他人过桥,必中煞气。这天桥头东边,桥头西边人山人海,个个昂首仰望,注视着桥的两边,盼望那位林大人早时过桥解煞。中午时分,文旭抱着一只偷来的母鸡,气喘吁吁地从大街跑到桥头,后面几个女人一边追赶,一加咒骂。他狗急跳墙,顾不得差役阻拦,就一个劲冲过去。溜了回家。大概见到那个小偷并没有给煞死,老先生就下令此桥通行。他会是什么大人呢?大家半疑半信,而文旭根本不晓得。
陋习不改的文旭几乎每天都出去偷东西。每次都要从桥东的“八公”庙前经过。每次从此门前经过,“八公”的佛身都向前倾倒。有一次下大雨,文旭过不了那条沟,他顺手把“八公爷”的佛身扔进沟里,并从上面踩过去。第二天,八公庙的香公知道很气愤,并破口大破哪个坏蛋干的。当天夜里,“八公爷”托梦给香公:林大人从此经过,小的要向他朝拜,昨晚林大人过不了沟,故借我佛身一用,请不要责怪他人。香公一梦醒来,终于明白了怎么一回事。以后的夜里,每逢香公看见文旭偷番薯,他都会去帮忙。
再说,龙山妈宫的香公经过上天开会,在上面经常看见有人在抬举一个小伙子。那个小伙子经常从龙山妈宫经过。就是他,那香公很想向个明白。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文旭把偷来的东西当了几文钱,随便买了几条咸鱼脯乐乎乎地往回走。当他经过龙山妈宫的时候,该香公站在门前,眼直直地望着他,样子挺怪的。文旭见了有些不耐烦,走过去大声说:“望什么望,有什么好望的。”那香公顺口答:“小伙子,天上有人在抬举你啊......”一句话还未说完,那香公立刻变成了哑巴,再也说不出话来,因为他泄露了天机,必受惩罚。文旭见到眼前这一幕,立刻感悟到将会发生什么事似的。他仔细回想舅舅说过的话,心中七七八八,忐忑不安。当他走到上廓溪时,脑子里再三浮出出刚才那一幕,他想了又想,顺手把几条咸鱼脯扔进水里,语重心长地道:“我林文旭日后若有出头一日,他们就游回大海吧。”语音刚落,几条干咸鱼脯立刻活了起来,并自由自在地游走了。这回文旭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贵命。他飞一般跑了回家,来到“三溪口”田地里。见哥嫂吃力的干活。文旭也心酸三分。天黑了,哥叫文旭帮他挑铁靶回家。文旭望望百多斤重的铁靶,头发都竖了起来。他吃力地把铁靶挑到河边用力地推了下去道了声:“我林文旭日后若能高中,你就自己回到村前埠头去吧。”当他回到埠头时,那铁靶干净而又整齐地站在那里。
那天,文旭突然想起了两个姨妈,很想去看她们。这天早上,文旭来到海城大姨妈家,大姨妈是当地有名的地主户,家里是鸡犬成群,良田万顷,果林成片。池鱼肥美,粮谷满仓,应有尽有。文旭见问大姨妈:“杀只鸡下酒好吗?”大姨妈答:“不,我们早上是不杀鸡的。”文旭心冷了。第二次到大姨妈家是傍晚,文归来到池塘边,见到满池肥鱼。他口馋的问大姨妈:“杀条鱼下酒好吗?”大姨妈又说:“这里傍晚不杀鱼的。”吃了两次闭门羹的文旭来到可塘小姨妈家。小姨妈家穷得响叮咚。想要点酒菜招待文旭都没办法。小姨妈来到田地里把还挂着花的南瓜摘了回家,没盐没油就煮了给文旭吃。买酒又没钱。小姨妈盛了碗水给文旭当酒喝。文旭心里暖暖烘烘的,仿佛又回到母亲的怀抱,感激不已。
有一天,文旭把偷来的东西当了点钱,买了几两酒和一点牛肚。蹲在桥头上就津津有味的自个儿享受。他吃着吃着。一不小心,把一碟辣椒弄翻了,洒了满手满地都是,文旭见到桥上贴着一张红纸,他走过去索性撕了下来擦手。这一下,文旭可惹麻烦了,几个士兵把他押走了。
话说回来,当时沿海一带。倭寇成灾。所到之处抢、烧、杀,沿海人民无安宁之日。倭寇熟悉水性,又善于沼泽地行走。朝廷多次派兵征战,都被引进沼泽地杀个片甲不留。这成了朝廷一块心腹大患。所以到处招贴告示:谁有本事带兵征战,谁就把招榜撕了,这次目不识丁的文旭可惹祸上身了。
文旭被押进了京城。皇上赐了二千精兵给他。第一次,文旭受令征战,他带着兵马浩浩荡荡前进。当他来到离敌营不远的地方,被一片沼泽地阻挡了去路。要巢倭寇必须经过这遭天险。没有作战经验的文旭命令兵马继续前进。这次可大祸临头了。身穿百多斤重盔甲的兵将和数百斤重的战马一走进沼泽地,就一步也动弹不得,越陷越深。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大批倭寇迎头杀来,文旭见状,忙丢下盔甲逃了出来。其他兵马却被杀得片甲不留。
第一次征战就全军覆没,文旭深知道,现在只有死路一条。他把心一横,自己绑着自己来到皇上面前等候问斩。按朝廷法规,这次文旭非杀不可。这时,识看相命的国师,望了望文旭,觉得此人非凡人之举,就给文旭松绑,并叫他在操场练习跑马。国师叫一个士兵在刀上挂一块肉。等文旭跑马经过这里,就把肉举到他面前,如果文旭用手来拿就顺手处决......自认为小命不久的文旭跑马回来,见到一个士兵举一块肉给他,心想反正是死,吃块肉当个饱鬼吧。他望望那块肉,然后张大嘴巴伸过去咬了下来。国师见了对皇上说:此人虎相也,杀不得。皇上问文旭有什么办法征战倭寇,文旭答:征海丰兵也。
大难不死的文旭领着令牌回海丰征兵,其应征条件只有那些流氓烂仔,偷鸡摸狗不务正业的年青人。文旭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征到数千兵将。眼看征兵期限已经很近了。这天夜里,文旭命令所有兵将在龙山的山坡上头朝下,脚朝上倒睡。谁不听令就杀头。这样一道怪令下来,那些怕死的就从命。不怕死的依然我行我素,先睡个舒服。要杀悉随尊便。等到深夜,文旭带着几个随从提着灯笼,把那些听令和不听令的一一作了记号。第二天,文旭让那些听令的全部回家,不听令的应征。所以历史上称林文旭征兵----逆令。
那天,文旭点兵编队,准备进京。其中他的外甥也在里面,临出发前。他的姐姐到来硬要拉儿子回家。文旭一气之下,拨刀取了外甥的首级。交给姐姐振振有词道:王亲无斩令无严。
文旭领着大军进京受令。皇上问文旭要什么。文旭要求条件很简单,只要数千只母鸭和数千盏灯足矣。这天,文旭领着大军来到离营不远的沼泽地旁,这次征战,文旭不会像以前那么鲁莽。他早已想好策略。待到晚上,文旭下令将部分母鸭放出去,每两只母鸭合拉一盏灯。后面的士兵擂鼓呐喊。受惊母鸭一股劲向前冲。对岸的敌兵听到这边战鼓轰隆杀气冲天,远处灯通明。密密麻麻一步步地接近,敌兵以为大兵来攻,死死坚守岗位,彻夜未眠。等到天亮,才发现那前来征战的都是母鸭和灯盏。第二天晚上,文旭用同样的方法,搞得敌兵整夜不眠。第三天晚上也是如此。第四天晚上,首先用同样的方法让母鸭兵先行,然后命令所有兵将脱光衣服,每人配一双滑泥板,到达敌营后摸到有穿衣服的就杀。被熬了几个夜晚的敌兵一见到来的又是母鸭兵,个个都低头睡下了。他们哪会料到大祸临头了。等到时机一到,文旭一声令下,所有兵将一脚踩着滑泥板,一脚在后面用力推土。箭一般地向前冲。不多时就到达敌营。凡是摸到有穿衣服的就杀,把正进入梦乡的匪寇杀个片甲不留。
文旭用了好多办法,把沿海一带的匪寇杀了个精光,人民得到了安宁。朝廷已除去了一块心腹大患。凯旋归来的文旭受到人民的好评,受到朝廷的佳赞。皇上要赐个官位给他。可是文旭一个字也不认识,对所有礼节更是知其甚微。皇上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叫侍卫把全部的帽子拿来让文旭自己挑选。可是文旭怎么也挑不满意。因为官职越大,帽子越重。游手好闲的他要戴那么重的帽子简直是活受罪。最后他挑到一顶最轻的帽子,其官职叫“大夫”。这下可急坏了皇上了,因为“大夫”在朝内是最小的官位。不要说权力,就整天向其他朝臣拜礼都忙不过来。对于这个“三不懂”的文旭来说,简直如负泰山。皇上再三考虑,最后斩钉截铁般地下封赐:此“大夫”逢官大三级。除皇上之外,免还礼。这一来,那个如鸡毛蒜皮的“大夫”一跃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朝廷内外,震撼不息。
受了高官厚禄的文旭也该衣锦还乡了。这天,海丰城处处彩旗高挂。锣鼓声轰隆,农民百姓都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大街两边,举目眺望林大夫还乡到来。坐在中间八人抬大花轿的就是那位曾经被人追赶辱骂的林大夫。人们言论纷纷,惊叹不已。当文旭来到桥头边的时候,一眼看见最关心他,爱护他的嫂子就在面前,他高兴极了,忙跳下轿,拉嫂子坐上去。天啊!文旭这一举动惹来了滔天大祸,嫂子一坐上去轿子立刻向前倾倒,因为平民百姓坐不起那顶“大夫”轿。这来得突然的一幕使文旭深感悲痛。他自己呆在家,久久守着嫂子的灵位,脑子里不时浮现那曾经过去的一幕幕......听到文旭还乡消息的两个姨妈也来了。贪得无厌的大姨妈想仗着文旭得到更多的利益。而小姨妈则是疼爱文旭来看他的。这点文旭早已知晓。他面对小姨妈语重心长道:瓜花饮水人情在。再对大姨妈道:早不杀鸡,晚不开池。我有一姨无二姨。大姨妈听了面有愧色。
文旭这次还乡,意下是要把这个穷村建一座城堡,按地方风俗,有丧事必须四个月后才行,可是还不到四个月。朝中那位白太爷就启奏皇上,召文旭上京,建城的事就被丢下。听说后来文旭和哥哥移居浙江,后人就把这个村称“大夫寨”,流传至今。
?��/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