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园书商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考试哪里就会有书商。喏,开学了,书商们都在忙着送货呢。这里说的书商,是专门经营各类考试、教辅资料的书商。
书商虽是商人,但与我们这些老师学生一起共同侍候(服务)着中国的教育,因此也是“同侍”。
有的书商开专卖店,只经营一个品牌的资料。例如,辛女士只销《金太阳》。辛女士是个知性、温婉又端庄的年轻人。每次给老师们送样本资料,先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再把随身携带的资料拿出来轻轻的放到你跟前,对资料内容和特点作简要介绍。说话音量不高语速也不急切,一点不像个做广告的,倒像带着自种的特产顺路来看望朋友似的。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她会很负责很耐心很诚恳的回答你。然后礼貌的告辞,不让你有丝毫机会对她产生嫌恶。还有个细节也让我对她刮目——她一直坚持站着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使你再三邀请,她也不会坐下。想来已经有五六年都没见到小辛了,不知她是否还在继续经营这家专卖店,只知道其他超市也卖《金太阳》。
还有个专卖店是《考试报》,店主姓李,一双儿女都上大学了,比我小,所以每次见面我都直呼其名。认识她有多久了?真的记不得了,应该与这个学校的历史差不多吧。她朴实的长相让人感到亲切可信,所以我们很快成了熟人,有时候也一起聊聊孩子聊聊工作。早些年,老李每个月来一次,给不同年级各个学科的老师免费送一份当月的报纸。每次来发报纸,老李先跟老师们问好,再问清楚各学科老师的座位,然后把当期报纸放在每个老师的桌上,分完报纸后对老师们说声“老师们慢忙”,接着又去别的办公室做同样的事。后来,老李送报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了,有时是一个季度来一次。再后来间隔的时间就更长了,一个学期才来一次。最近一次见到她是在上学期期末,依然红润的脸上依然秀着风霜,说到即将在深圳正式参加工作的儿子,满脸都是喜悦。
接下来要说的书商都是开超市的,也就是兼营多种品牌教辅资料的。开超市的书商都是男性,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记得最初打交道的是个姓王的年轻人,小王是个小个子,很朴实,没有商人味。小王好像做了不到两年就退出了这片江湖。那时候我孩子还在上小学,课外读物《智慧背囊》就是找他买的。接替小王的书商是个姓周的年轻人,小周比小王好像更适合经商,找他订资料的同时还找他买过几本米兰·昆德拉的书和一本纪伯伦散文诗。小周和小王一样,大约也只做了一年多就转行了。小周走后是小戴,小戴话不多,一副天生的诚恳像且充满喜感,满脸满眼都是笑,像幸福多得没处藏逢人就要分享些出去似的。小戴在我们学校的教辅资料生意从始到终都很顺利,连续的时间也有三四年。
小戴接活的那段时间有个姓左的书商几乎每天都往学校跑,想方设法找每个老师搭讪,办公室里有时没人了他还舍不得离开。本来绝大多数老师一见他就想躲,因为他的表情和眼神告诉别人他特别需要你。他越这样就越没有人愿意搭理他了。
看到了吗?小戴不费吹灰之力就PK掉了左书商,或许小戴压根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竞争对手。凭的是什么?颜值!当看到别人重“颜值”的时候,老觉得那是以貌取人;轮到自己用“颜值”取人的时候,认为“颜值”应该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对“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虽然左书商不讨人喜欢,但这人却有一种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达目的不罢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死磕”精神。这么多年来,每个学期无论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途,左书商都会出现在每个办公室,只是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多话那样强人所难了。是的,左书商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在提高。据说,左书商虽然在我们学校只接到过零星的订单,但在别的学校接到的单子并不少,买了房也买了车。左书商,一个中年男人,为了家人幸福的生活,也是拼了!如果他老婆孩子对他工作的艰辛有所了解,该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感动吧!
可能你要问了,如果来了个“颜值”比小戴还高的怎么办?小戴还没走的时候,还真来了这么个人。严格说来,那是个孩子。看上去比我们的好多学生都小,一问果然不到17岁,长得白皙干净笑容可掬。当他出现在我跟前的时候,问他是哪个班的学生,他回答自己是推销教辅资料的。我和同事们都笑了,都劝他回去上学。他说自己不喜欢读书,跟着舅舅学做这生意。连续几天,他采用了左书商的“磨缠”战术,找这个老师说了又找那个老师说。因为他是个孩子,也没人嫌他,相反都还蛮喜欢他。跟左书商相比,虽然营销方法相似,这孩子取得的成果却比左书商可观。
老师们也愿跟这孩子说实话。实话是什么呢?先来后到,只要小戴走了,我们就找你订资料。因为我们学校每门学科只能订一本资料,这是硬杠杠,所以不可能订了小戴的又订这孩子的。这么多年来了,小戴一直都做得很好,也没有理由不订小戴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在小戴没走的时候订这孩子的资料。孩子很懂事,就安静的等候机会的到来。要说这孩子也真是运气好,不到一年,就守到了云开日出——小戴要回老家做公务员了。
小戴走后还有一些煞尾工作是交给他媳妇来处理的。好俊俏的媳妇!难怪小戴每天都喜不自禁的。
老师们说话算数,小戴走后,就找那个孩子订教辅资料了,直到现在,绝大多数老师一直都是找他订。这孩子姓高,我们都喊他“小高”或直呼其名,今年26岁,孩子都已经两岁了,也在武汉买了房。事实证明:小高是个成功的书商。这个事实也从侧面证明:当年小高放弃上学选择做生意是对的。
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书商,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书商”。每学期学生领教材的时候,都有一本官方编印的练习册与每本教材配套发给学生,你愿意或不愿意都得领,哪怕领回来当废纸也得领。领,付款;不领,也付款。这些练习册的质量并不比市场上的教辅资料好,定价却高出很多,一本不到100页的练习册标价20多元,且跟教材一样没有任何折扣,而在书商那里订资料可以打五五折。因为师生们基本不用这些练习册,后来就没领了。再后来,这些练习册就被淘汰了。市场,让书商们找到了谋生致富之路,也见证了优胜劣汰的过程和结果。据了解,在官方无颜也无力再继续享有这份既得利益之后,本地有实力的学科自己组织班子编写自己品牌的教辅资料加入了市场角逐;而实力不足的学科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什么时候书商们不再靠经营考试、教辅资料而是靠经营承载、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书籍作为自己的经济支柱,那么中国的教育或许就真的获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