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结束,学校复学应该做哪些工作(教师篇)
1.参与学校防控预案演练。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在校的负责人,责任重大。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每一项制度都有规范的流程和应急处理办法,如果不用心学习,一旦班级里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情况失控。全体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防控预案演练中来,反复学习学校发布的视频和方案文稿。
2.向学生和家长做好方案解读。
班主任要反复强调方案中学生和家长应知应会的内容。面对疫情防护,再仔细也不为过。学校也可以加大宣传,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在防疫物资方面的准备,增加复课的信心。
3.挖掘疫情中的教育资源。
收集和整理学生的抗“疫”作品,布置为教室展板,重新打造教室成长环境,重建班级文化。进一步开展疫情教育必修课,既应弘扬疫情中的典型事例,又可引导学生关注到学校的具体复课保障工作中来,培养学生对“责任担当、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等人生课题的理解。
4.设计一个富有仪式感的“复课礼”。
为避免聚集性活动,也许开学典礼等环节将会从简,但班级内部不妨来一场“复课礼”。仪式可以与居家学习总结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阶段进行复盘和总结。比如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无字奖状》,让学生选择一个表彰的对象并亲手写上颁奖理由。再比如,来一次小组研讨展示会,将线上学习(特别是小组讨论)的情境在教室里再现,或者用思维导图、学习报告等呈现个性化学习成果,进行系统再建构等。
5.制定线上线下课程衔接方案。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老师们做了大量的教学调整,如难度的调整、学习模块的调整、教材整合的处理等,回归线下课堂,必然要更新计划。线上学习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差异化明显,各学科需要统筹考虑,制定衔接方案。
6.发布问卷调查,分主题、分考点地统计学生学习情况。
拿到学生反馈后,教师要全局考虑,分析学情。掌握较好的内容开学后就少讲或由学生讲,掌握不好的内容就巧妙设计,或与新课结合建立知识图谱,或独立安排课时进行难点突破。
7.找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起点。
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各异,老师要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学生网上学习疑难、关键性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些问题,等等,与学生一起找到他的“零起点”。
8.制定知识内容清单。
通过多种方式摸底和评估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将线上所学内容进行双向细目表的制定,明确能级要求,发给学生逐项评估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清单绘制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捋清内在联系,在绘制的过程中审视自己在相关知识上的掌握情况。
9.复课后,采取个性化选择补学,实现差异化的异步学习。
选择适合自己班情、学情的补学方法。复课后开始学习新课,遇到前面知识点、概念、定理、公式,可以用旧知链接形式进行系统补习。即学新课,用什么,补什么,以新联旧,以新带旧,让补有新收获、学有新提高。
10.可以让学生自行列出考点,设计考题。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考题进行精选,汇编成摸底卷,在开学时供集体测试使用,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所学情况,找出问题,后续跟进。
11.在正式授课中应注意学生个体辅导和集体教学的相互补充。
班级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可将学习新课与补学巩固讲解并行;对于两极分化的班级进行同伴互助式教学,班内统一教学与课后补学同时进行;对于班内学生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的情况,可采取分层教学;对部分学习困难、注意力不易持久、独立性自觉性较弱而产生的新学困生,教师应给予特别辅导补教;课后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小组和同伴互助作用。
12.释放学生内心郁积,减轻学生焦虑情绪。
通过年级视频分享会、班级班会、心理辅导课、社团学生会的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促进他们成长成熟。
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