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广州,2017年男女独资购房总价分析数据显示,在低价楼中,女性占57%,已经超越男性。
而在300万以上的一手房及15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交易中,女性的比重也超越男性。
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在刚需购房群体中,女性独立购房者群体越来越庞大。有些开发商看准商机,乘势推出一些小户型,来满足于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的购房要求。
看到这些数据,我不禁感叹起来,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女孩选择在婚前购置房产?直到有天我的好朋友(我们暂称她为晶)告诉我,其实女孩买的不是房子,而是归属感。换句话说,女性买房是刚需,有钱,赶紧买房;没钱,那就想方设法挣钱买房。有没有房子,差别真的很大。
晶,是一个地道的山西女孩,91年出生的她,10年来北京上大学。当时她的生活费是1500元,在我们当中算是一个小富婆。但她每个的花销只有600元,除去吃饭和买学习用品以外,衣服和化妆品都是能不买就不买。她把剩下的钱都存起来。每天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很少见到她出去逛街。就这样她大学期间每个学期都能拿奖学金,大三下半学期就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一毕业就进入一家规模不错的事务所。去年,晶被升为部门经理,同时在老家太原全款买了房子。
我们都敬佩不已,后来晶告诉我们,她从上大学的那天起就告诉自己一定要买房,因为临走的那天,她无意中听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他们正商量着要把她的房间改成哥哥的书房。晶从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她讲家里的一切都是哥哥的,将来她要嫁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晶哭着对我们说:“我在家里生活了快20年,原来我在他们眼里自始至终都是个外人。”
后来,我们才知道大学每个月1500的生活费里有1000元是她的稿费,晶从初中就频繁往各大杂志投稿,胡编乱造一些有的没的故事。她说高中时她的生活费只有200元,还不及哥哥一个星期的生活费。200元要吃饭,买生活用品,买学习资料。有一次,她没钱坐车,硬是走了一个下午,走路回家。
这些都是在晶买完房后告诉我们的,在中国,像晶这样的女孩还有很多。她们从一出生就被贴上“别人家的人”的标签,因为这个标签,很多女孩失去上学的机会。她们从小就没有归属感,甚至没有安全感。
我的另一个朋友,大专毕业就嫁给了初恋男友,就在她家宝宝一周岁的时候,她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婆家的外人,娘家的亲戚。”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有如此的感慨,我知道她自尊心太强,所以没去问具体原因。
去年,我姐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借3000元钱,当时我刚换了房子,手头没什么钱,我正犹豫要不要借的时候。我妈来了电话,让我务必帮我姐这个忙,我妈在电话里说:“要是你弟管你借钱,你不帮还可以。可是你姐你一定得帮。前几天,你姐向我借钱没借到,不是妈不借,妈实在拿不出。你就帮帮你姐,要不然她婆婆会埋怨她的,给她脸子看。你姐个性要强,受了委屈也不会说的。”
我姐初中一毕业就到工厂打工,家里的冰箱,洗衣机都是她在打工的时候挣钱买的,我的第一件文胸和第一瓶洗面奶也是她买给我的。后来,经人介绍,我姐认识了比她小三岁的姐夫。这次借钱是要在县城买房,差三千元钱。本来我姐是想贷款买房,可是她婆婆每天在她耳边念叨贷款买房要多付很多钱,她儿子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在她婆婆眼里,我姐挣得钱就是她儿子的钱。后来,我想朋友借钱给了我姐。
鲁迅曾在《娜拉出走以后》中写道:娜拉出走,不外乎两条路,要么回去,要么死去。为什么?不过是因为娜拉除了娘家,只有婆家。现在,中国的女性和娜拉一样,除了娘家,只剩下婆家。就是没有属于自己一方天地。
所以,越来越多的女孩选择在婚前买房,因为她们买的不是房子而是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