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到农历初五了。
妈妈刚过来玩了两天就要着急回去,我才刚刚享受久违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真舍不得。
妈妈提醒我快端午节了,她要回去准备准备了。我这才恍然,哦端午节要到了。想到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真的是开心。妈妈是一个心灵手巧又贤惠的传统人。每逢过节都会给我们一个浓浓的节日氛围。思绪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
悠悠艾草香,淡淡竹叶情,糯米粽香甜,酥脆煎果口水流,香囊胸前佩,手足五彩红线绕,蒸熟蒜头防毒月,苋菜咸蛋来作陪,最是雄黄酒,一家老小都得尝!
小的时候的端午节是这样的,一大早都会被妈妈喊醒,睁开眼睛,妈妈就把她提前做好的香囊先给我和妹妹挂在脖子上,五彩的红丝线打个漂亮的结分别系在我手上还有脚上。妈妈说,香囊和五彩的丝线是头一天晚上都放在外面,沾了一夜的露水吸收了天地精华特别有灵气,用来保佑我们平安的。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闻香囊的香味,红色的香包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花式小巧玲珑,戴上感觉安心又幸福。
大门上妈妈早早就插上艾条,我看看隔壁叔伯家门头也都插上了艾条。翠绿色艾草条随风轻轻飘动,在迎接端午节的到来。接着一家人围着桌子上吃早餐,这是我记忆里一年里最正式的早餐了,因为这个早晨就是过端午节呀!首先妈妈把事先调好的雄黄酒端进来,还有包好的粽子妈妈前一天晚上就已经煮熟,放在凉水里浸泡,咸鸡蛋,咸鸭蛋蒸熟的大蒜,都会放在外面露了一夜。说是先敬老天爷。敬完了老天爷,我们才可以吃。
对于我们小孩子不能喝酒,在今天妈妈也是要求我们家里每个人都要尝一小口。我一开始是比较排斥的。妈妈又说,辟邪的保平安的你就喝一点点,轻轻的抿了一小口。还好放了雄黄调的酒没有那么浓烈的酒味。喝罢了,妈妈就用筷子沾上雄黄酒涂抹我们耳朵周边,说是防蚂蚁和虫子爬进去。小的时候妈妈这一系列的举动,感觉仿佛好像有了护身符一样,可以安然无忧,幸福的度过一个夏天。
我最情有独钟的还是妈妈包的糯米粽子。竹叶本身就有着淡淡的清香裹上糯米,清甜可口。煮熟的粽子白花花的,像玉雕一样晶莹剔透,我喜欢吃甜的,会在上面撒一层薄薄的白糖。吃起来温软粘柔丝滑香甜,看着还那么赏心悦目。
只要摆在桌上东西哪怕是吃一口妈妈也要求我们必须尝。比如我不爱吃的蒜头虽然蒸熟了,觉得怎么样也比不上我美味的粽子。妈妈就会吓唬我,你就吃两个,要不吃的话,夏天太阳很毒,你头上会晒出脓包的。被她这样一吓唬,我就赶快吃两个敷衍一下。
记得小的时候妈妈还有一个现在想来好玩的童话。上学的路上看到有秧田要停下来,用秧叶上的露珠洗眼睛,长大了,眼睛会长得特别明亮,而且非常好看。我当时信以为真,秧田里秧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像一颗颗透明的珍珠在绿油油的秧叶上来回跳动,因为好奇妈妈说的话忍不住多洗几遍。不过长大了也会有朋友偶然夸我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像一弯新月。这会想想,会不会我小时候妈妈让我用秧田里的露珠洗眼睛有关系呢?
现在很多东西都可以在超市买,既省时省力,花样也繁多。可妈妈不这么认为,端午节一年就一次,粽子一定要亲手包,从买料选米到浸泡,她都一丝不苟,乐此不彼。有时候为了买好一点的粽叶,都要多跑几个地方,也不嫌麻烦。她说超市里的粽子肯定比不了自己亲手包的好吃。自己包的粽子是原汁原味的,过节要有一个过节的气氛。妈妈知道我比较嘴挑,喜欢吃甜的。包的时候也就不仅有单纯的糯米粽子了。还会包一些含有红枣、花生、桂圆、红豆,清火的绿豆,在妈妈娴熟的手艺里都变成了美味佳肴。小的时候,看见妈妈忙活,我还经常跟她屁股后面帮小忙,帮忙泡竹叶,跟她学包粽子,我们这里包的粽子形状就是简单的三角形,学起来很简单。
麻花、糖糕,还有她提前就腌制好的咸鸭蛋,咸鸡蛋一样也不肯少。最喜欢还是她做的油炸芝麻叶,又香又酥又脆。
五月又称“毒月”,中国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五月初五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喝雄黄酒、插艾草条驱毒避邪等仪式。也特别能理解妈妈的坚持。
中国民间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故又称“毒月”)、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是五月又称为“恶月”,因此要用各种方式攘灾避恶。其实古代中国人民之所以会有“恶月”的说法,是因为五月气候温热多雨,有时还会乍暖还寒,所以古代中或人民又称“郁蒸”,意思是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所以我们相对要注意身体健康保养。
现在我们长大了,妈妈在准备美丽的香囊和鲜艳的五彩线都是给后辈们准备了。但是辟邪驱毒的雄黄酒啊,蒸熟的大蒜头,她还是照例要求我们大家一定都要尝的。尤其是艾草条她得去远一点的田埂上采摘。五月的艾草生机勃勃,格外茂盛。这个时候妈妈会采多一些,不仅是为了端午节那天插在门头上辟邪,剩下的艾草晾干,用艾草泡脚可祛湿驱寒,治疗失眠多梦,排肝毒。艾草对身体有非常好的保养价值。
端午佳节据说也是后人来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浓情佳节端午到,悠悠艾香飘,青青竹叶情,香甜玉粽庆端午,五彩香囊送吉祥,舞起龙舟,品雄黄美酒,忆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