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的一首诗,这首诗被很多人誉为“富含人生哲理”。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人在视觉、听觉、触觉不能直接感知的时候,往往会“惚恍”,俗话说:天天绕着团团转,但是搞不清真正的模样。
西方的心理学中也有相关的理论——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指的是观察者往往用自己的认知框架和知道的信息,去判断事情的成因,会把自己确定的因素作为主要因素,而且会把自己已知的因素的作用范围主观扩大,将并不是此因素导致的结果归结为因素结果。(相关的错误现象与错误类型各位可以搜索相关文献)
那么对于销售,尤其是我们现在以学科模式研究的销售,肯定也存在这种问题,这种问题的主要体现是什么呢?
从身边最普及的现象来看: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汽车向前运动,是因为他的驾驶着在驾驭,汽车运动的路线、目的地与驾驶者的目标相关。
同时,网络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同样具有哲学意义的段子:火星人观察地球以后,提交了一个报告,地球被一种叫汽车的东西统治,这个叫汽车的东西,身强体壮、个头魁梧、双目炯炯有神、跑起来十分迅速,同时有一种叫人的寄生虫,寄生在汽车的体内。——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归因”的报告。
如果我们让一个不了解销售的人,去观察销售一段时间,然后让他提交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销售是什么”的报告,我想应该的到这样的一些关键字:“广告、拜访、请客吃饭、送礼、送货、脸皮厚、能吹、要账……”那么这些词语真的是销售的内涵么?
一定不是,为什么呢?
广告,忙一个广告的时候,往往是导演、演员、摄影师、广告策划专业人员的工作是主要的显著因素;投放的时候,电台、电视台、散传单的人是主要的显著因素,这怎么能说是销售人的主要工作呢?
拜访,的确有很多销售人员,忙忙碌碌地与客户见面,但是拜访往往是后面的送礼、送货、请客、要账的统计描述,要详细讨论拜访的话,就要看下面的几个细节。
请客吃饭,到饭店放眼一看,不光是有销售人员会请客,男女朋友也会请客、夫妻父子一家亲也会请客、酒肉朋友也会请客、甚至我的儿子和他的小学同学在周末也会请客……,请客压根不是销售的成分,而是某个时候作为人的销售人员,在做一件人之常见的事情。请客吃饭多见于那种社会交际兴趣浓厚的人,而并不是所有的销售人员都必须请客吃饭。当然,这里说的请客吃饭是个代表,吃饭还可以更改为“K歌、高尔夫、游泳、春游、……”
后面的送礼、送货、要账就不必再深入讨论了。最典型的送货都已经有一个叫“物流”的行业在做。
那么销售这个社会活动,用哪种科学的体系去描述呢?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最古典的书籍是《易经》,他描述了人类智慧与知觉的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包括了“行”,指的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到的老子说的“可见、可听、可摸”的部分,包括了人的行为和物体的运动、人的外貌和物体的变形等等。形而上者,就是支配这些形变的东西;谓之道,规律、价值观、制度等等叫做道;形而下者,形的结果;谓之器,饭、钱、高尔夫球、旅游景点这些由动词支配的宾语叫做器。
在西方的学科体系中,用来研究销售的学科架构就是:社会学加上心理学。当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细分学科就叫社会心理学。他的研究的内容就是如何定义人类的群落:社会,如何影响“他人”。概括来描述,就是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在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所发生的行为、认知、精神现象,然后运用已知的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研究手段,分析其背后的规律。
到此,我们发现了认知销售常见的“认知谬误”,同时指出了正确认知销售的哲学依据和西方学科工具。接下来我们就会按照这样的架构去将销售所包含的“形而上、形而下”的部分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