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背后有人,那可不止春晓一个。今天在和大家介绍一下在我背后默默奉献,替我负重前行的小组长们。
前几天晒了春晓每天对组员写作、读书的点评记录,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赞誉。其实像春晓那样,每天坚持对组员点评、鼓励、督促的还有一位同学——若冰。
和春晓一样,若冰平时的话也不多,字写的极其工整,作业从不打折扣,这个假期每天早上的读书打卡中,若冰是少有的六点半准时起床读书的一位小组长。
若冰在勤奋和自律方面,绝对是我最好的学生。据了解,周末回家除了补习班,几乎没给自己安排玩耍的消遣活动,大周末的晚上都能学到十一二点,家长心疼的不行,可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啊!就像每天不辞辛苦,坚持为组员们写点评记录一般。
张志铭6:15读书,你最近背书是越来越早了,《陋室铭》你背的不错,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李晓露7:50读书,你的古诗中《泊秦淮》可不是读成《泊秦准》了……《晚春》中“惟解漫天作雪飞”,你读成“惟解漫天作飞雪”了。
马俊龙8:00打卡,你的《孙权劝学》背得不错,除了其中一个读音不准。
……
和春晓一样,若冰的小组点评从未缺席过。每天发给我时都是满满一页详细地记录。我不知道作为她的小组成员看见这些密密麻麻地点评,作何感想。但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收到这份沉甸甸地点评反馈,我心里就充满了力量。
有时和好友们开玩笑,我常常笑称,“论坚持我只服自己”。现如今这句玩笑话我可不敢轻易乱讲了,因为我的若冰和春晓坚持这件事上,做的只比我好。如果不是点开小组成员上传的音频,认真耐心地倾听,断不会写出这样详细而富有诚意地点评记录。
教育家陶行知有语,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像春晓和若冰这样的同学,表面上看,每天为别人的事情牺牲了自己不少的时间。一个一个音频打开听上三十秒左右,错误之处还要一一做好记录,而后再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写出点评。这样费神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还要坚持做下去。
其身正,不令而行,这样温和又坚定的督促,对组员们来讲,也许要胜过一言不合告老师的威胁,又或是色厉内荏地大呼小叫。要求你做到的事情,我先做给你看。
每次写到教育一词的时候,我就很避免自己写出“培养”一词。“培养”在我的认知里,总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词语解释为,“按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和训练。”这不是我的初衷,我更愿意用帮助、引导和促进这样的词语来解释我的工作。我一向不是个智慧的人,没有什么高明的方法,只能是自己先摸索,先实验,像神农尝百草一般,精华之处,就拿来和同学们分享,推广。
如果能在我的帮助下,孩子们拥有了主宰一生的好习惯, 那时的我才可以讲,“作为一个老师,我问心无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此刻,我也能夸张地讲,只要我交待小组长们完成的事情,哪怕我自己都忘记了,我的小组长们也会谨记于心,认真践行的。
我像,这就是若冰和春晓她们最值得钦佩的地方,别人都明白的道理,她们却将道理付诸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有道无术,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