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读王小波的第一本书是《青铜时代》,完全不是好的阅读体验,当时欣赏不了王小波小说叙事的方式,太难读下去了,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愿做王小波的“门下走狗”,看完《青铜时代》我甚至觉得不要再读他的书。
几年后的某个下午在图书馆找书偶然翻到《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一个人靠在图书馆的架子上读完,不知道怎么形容当时的感受,只记得哭的像个有故事的女同学,忽然从这个小篇章里认识了王小波。之后再去重读《青铜时代》就觉得当年读的那本《青铜时代》真的是手上这本书吗?当年读书的那个我真的是我吗?完全是不同的阅读体验。自那之后我知道阅读这种事也是要看缘分。
从《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开始与王小波的阅读缘分就算结下了,一直都觉得王小波不算是玩弄文字的高手,但是一定是语言的高手。明明只是日常生活,他却一定要在这中间去琢磨出点有趣的东西出来,然后用一种轻松戏谑的方式来和你说说他的生活经验,从一只猪的身上他也能看到“特立独行”四个字。去看他的杂文总觉得王小波给我们生动形象的解释了什么是“有趣的生活”。他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一本书,现在来看依旧不过时,二十年后我们沉默的大多数这种境况好像也没好多少。而去阅读他的小说相对来讲要艰难点,不理解的人绝对会被他的语言带偏,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然而这就是王小波的高明之处,阅读体验如果太舒服的话也就没意思了。王小波的小说不可回避的一个词语就是“自由”二字。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小说的世界王小波给我们解释了如何在枷锁中保持自由,无论在什么样的高压下,都要在在心为形役的现实世界中为自己空出一个诗意的空间。不回避现实的枷锁,然后让精神天马行空的飞翔。
王小波走了二十年,到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不免再去重读他的作品,然后写点文字怀念他,不知道他是不是在世界的那边笑话我们,他已经是个胜利者,刻不刻下的名字又有什么重要的呢?只是我们不准备放过他,庸常的生活中少了他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