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论语》,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曾经是强迫自己去读,因为高中语文老师要求严格,不读的话,上课叫起来很尴尬。那时倒不觉得怎么,但是在老师的强迫下,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了,可以不用老看别人的翻译了。现在对于这些古典书籍不那么恐惧了,甚至还觉得有点亲切感。到了大学,自己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开始认真地对《论语》中的语句进行研究时,我才发现原来在《论语》中有那么多前人留给世人最珍贵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正是指引我们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的指路灯。
在研究《论语》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给我给予了许多有建设意义的意见与建议。而就是在这部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还蕴含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勤于思考
《论语·为政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孔子看来,读书学习等所属的外向性学习是基础,思考体悟所属的内向性学习是依据。没有了前者作为基础,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陷入空想,人也很难从中获得进步。既是在浪费自己时间,同时还没有得到任何的东西,这是十分不划算的。而倘若没有后者,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导向和灵魂,甚至会以非为是。
这句话对后世的影响是是十分大的,它告诫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与思之间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离的,少了二者中的其中一个都是不行的。我们要将“学”“思”结合,将外在的知识和实践化为内在的情感和生命,才能不“罔”不“殆”,从而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二、实事求是
在《论语·为政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教育仲由,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知识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绝对不可以不懂装懂,这才是智慧的。我们作为学生,每天都在接收着来自各个不同人物所传授的新知识,在面对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抱着一种侥幸的态度进行学习,觉得自己只要知道一点点便是全部掌握了,纵使有不会的地方,也不会主动向别人请教。就这样,到了真正要运用的时候,却是错漏百出。
这就要求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人非圣贤,谁都有自己不会的地方。当我们遇到这些地方时,必须勇敢的面对和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且积极地向他人请教,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在学习方面可以更上一层楼。
三、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的接受能力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是否对这件事情有兴趣。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问和事业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在孔子的眼里,如果想把学问做好,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以你做的学问为乐。那么首先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兴趣,让自己慢慢爱上自己所要研究的东西,那么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从而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
读完《论语》我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仿佛自己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和孔子在亲切对话,参与其中,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圣贤的力量。虽然距离今天孔子的那个时代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是他留下来的一些道理和方法却值得我们后世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