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过去什么都是家长做决定相比,今天的家长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会问孩子的意见。但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家长也要避免给孩子过度的话语权。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心理学家理查德·韦斯布尔德(Richard Weissbourd)认为,有些决定,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比如出去吃饭时,可以问问孩子想吃什么。但像买房子这样的家庭购买决定,或者是决定家庭活动的优先次序(去亲戚家还是去游乐园),应该由家长主导。
韦斯布尔德说,很多家长模糊了一个界限,那就是与孩子亲近和当孩子的好朋友是两码事。他认为如今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家长用孩子来填补朋友的位置”。如果家长太依赖孩子,从孩子身上寻求亲密感,这可能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有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为“理想化”。这会让孩子在一段时期内把家长理想化,并吸收同化家长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而且,如果家长一直把孩子当做和自己同等的人对待,并且告诉孩子他们和大人一样好了,那孩子就不会努力去变得更像个大人了。
韦斯布尔德说, 家长不要让孩子觉得身边的人总会围着自己转,否则孩子就可能把这一切看成是理所当然。同时,要和孩子理清楚哪些决定是可以商量的,哪些不是。在和孩子共同做决定的时候,要确定好规则,比如将讨论时间限定在5分钟,然后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