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六点之后,操场上的人逐渐多起来,有跳广场舞的,有练太极的,有打武术的,当然还有很多跑步的人。天天和朋友第一次一起去操场跑步,跑着跑着,相互较起真来,有一种要一决高下的意思,已经跑了五圈,都还没有要停下了的打算。
突然,一个小朋友蹦到了天天的身旁,拉着天天的手,一边跟着跑,一边问:“你住哪儿?你住哪儿?”
天天愣了一下,想着这样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孩子,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他父母在哪儿?怎么随便就去拉一个人的手呢?随即反问了一句:“你住哪儿?”
天天的朋友也对这个小孩很好奇,就问:“你叫什么名字呀?你家住哪儿呢?你家长呢?”
这个小朋友却没有回答任何问题,还是不停的问:“你住哪儿?你住哪儿?”
天天也还是耐着性子重复:“你住哪儿?你住哪儿?”
天天的朋友转换着问题,又说了“我们就住这附近,你要去我家吗?”“你上学了吗?你父母呢?”诸如此类的话。但是小朋友都没有被引到这些话题上去,还是一遍遍重复“你住哪儿?你住哪儿?”
小朋友跟着天天和朋友跑了大半圈之后,又跑到一边去了。
天天和朋友慢下步子来,讨论起这个小孩子的情况,猜测会不会是他们家住这附近,父母回家了,留他自己在操场上玩;或者是家长教的,出来勾搭人、碰瓷呢……
天天和朋友还在继续跑着,正跑到又一圈的一个转弯处,小朋友又跳出来拉着天天,并在天天的手上放了一朵刚从草丛里摘的黄白色野花。但是嘴里却还是说:“你住哪儿?你住哪儿?”
天天的朋友就调侃小朋友道:“哟,这么会撩小姐姐呀,这么小就这么暖心,长大了可是撩妹高手噢。”
小朋友见天天他们还是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跟着跑了一段距离之后,就没跟着了。然后又蹦到了另外一个妹子的身旁,牵着那个小姐姐的手,一边跑一边问:“你住哪儿?你住哪儿?”
“好好保管着。”天天随手把小朋友送的小野花,递给了朋友。
“真是一个撩妹高手,长大了肯定特会找女朋友。”朋友一脸羡慕地说。
“猜测是小朋友认知能力不足吧,他家长应该注意一下。”天天沉思了一下,又说道:“嘿嘿,这算职业病吗。”
小编留言:还是要关注儿童的话语权,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