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信用卡,我将会在哪里。可以说,信用卡让我踏上了杠杆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的人生轨迹。
罗振宇提出了一个“傻叉指数”的概念:如果你过去十年都觉得自己很正确,那么你的傻叉指数就是10。我每年都觉得去年的自己是个傻叉。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曾经的我对信用卡一无所知,认为信用卡是肥肠傻叉的工具:花掉的钱还要还进去,多麻烦啊,花来花去都是自己的钱。
上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招行的卡员到宿舍楼扫楼,苦口婆心的营销我们这些小白办一张信用卡,拿出招行的工牌,说:“我是好人,还送钥匙扣哦~”当时的我是傻白蒙,觉得不好意思,在反复确认“不激活就不产生任何不良后果”之后,就办了一张。
卡员拿出高大上的数码相机,把我的身份证拍了进去,那时候如日中天的手机是诺基亚,30万像素的诺基亚也要千把元。
我拿到招行卡后,发现居然有1w的额度,然后毫不犹豫的丢进了柜子里,钥匙扣也跟了我两三年。
那时候,对于看不懂的玩意儿,内心是拒绝的,为了避免后患无穷,每次都是果断斩草除根。
大学校园里每天都有不同银行的卡员在摆摊,展架上赫然写着几个字:“每周四一元看电影!”而我,每次都深藏功与名的匆匆路过:“信用卡有毛用?别想忽悠劳资。”
作为一个信用卡绝缘体,愣是没搞明白信用卡有神马好处,总觉得卡员好烦人啊好烦人。
作为一个对金钱有着天然饥渴症的我来说,在大学就开始琢磨怎么兼职赚钱,投机倒把卖这卖那,自然是缺钱了,于是把招行信用卡开了,这1w大洋成了我的巨额资金池子。
当初的自己就是那么的傻叉,这大概就是“狭窄框架效应”吧,站在狭窄的领地里,眼光被死死的限制住了。
然鹅,除此之外,我依然不知道信用卡还有什么好处,只知道信用卡可以给我带来钱,钱,钱......
一路寻觅,柳暗花明
后来,我对信用卡出现了饥渴症,误打误撞开始逛信用卡论坛,打开了新世界,于是开始琢磨各家银行申卡和养卡的套路,把手上额度低的卡慢慢整起来,钻了不少当时尚存一息的所谓漏洞,额度也就慢慢的起来了。
所幸我的总结归纳能力还行,慢慢琢磨透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一些套路。
我们常说,一定要放大格局,放大格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花钱。
一个人,如果觉得损失掉1000元都会心疼,那么这个人的格局就局限在了1000元的损失范围内;如果觉得损失10000元也没什么,只要花的值,比如赚了经验,以后还可以赚回来,比如开一张需要刚性年费的卡。
如果给格局一个定量,那么,格局值=花掉的人民币的数量。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格局值是+∞,但却舍不得花钱买格局。
刚开始,刷卡手续费是我斤斤计较的,总想着把刷卡手续费赚回来。薅羊毛势在必行,跟着银行的活动走,多倍积分、积分换礼品、钱放在余额宝之类的,都玩过。但这些确实比较麻烦,一方面,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蝇头小利上,另一方面,长期专注薅羊毛这种机械重复式的动作,跟围着磨打转的驴儿有啥两样,不利于个人成长。
我肥肠反感一眼望到头的赚钱方式,时间是宝贵的,不能在死胡同里寻找“赚大钱”的捷径。
慢慢的就对刷卡手续费麻木了,就是顺带搞点航空里程,出去玩耍的时候坐坐免费的飞机,改善一下生活也挺好。
摸爬滚打,杠上开花
我想,利用信用卡去做更大的事,才是正道。
赚钱的方法千千万,适合自己的才有用。经常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赚钱,升职快的,干码农的,创业做老板的,但是没有一样是跟自己有关系的,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吧:我站在你面前,却只能隔着玻璃门眼巴巴的看着你赚钱。
前几天还见到了一个去年赚了两百多万的年轻小伙,气人的是,人家赚了钱,还很低调,一点都没有飘飘然。这种人身上,总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人家赚钱的方式,是没法学到的。
赚钱这玩意也没法带,我发现,只有自己有一些别人没有的能力,才会别尊敬,因为别人想从你身上得到一些东西。
赚钱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别人来找你解决问题,意味着你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如果没人找你,那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个人能力就是一个支点,信用卡、信贷、房贷等负债工具就是一条杠杆。待富青年最缺的就是起步资金,很多人都在存这笔起步资金,殊不知,借一笔起步资金才是最快的。
花三五年存一笔起步资金,然后再搞事情,也无法保证你一定成功。现在借一笔起步资金,然后再搞事情,也无法保证你一定会成功。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反正都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何不早点下海干活呢?
我jio得,信用卡就是待富青年最容易从银行借到的第一笔起步资金,也是待富青年最容易接受杠杆教育的金融工具。从信用卡切入,以后再到信贷、房贷等其他常见的融资工具,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径。
格局,靠花钱买来的。先花信用卡的钱,慢慢放大格局。如果连信用卡都玩不好,没有自控力,那就更不用玩信用贷。
学会找杠杆,才能翘起我们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