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很早以前,从朋友的口中,从其他书籍的零星片语里乃至于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我就已经知道有路遥这么一位作家。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我一直没有拜读过他的任何一部作品。
直到有一天,妻子突然递给我一本书,并且神秘地说:“好好看看,我觉得你会喜欢的。”
我随手接过看了看封面,不经一愣,在封面的正上方处赫然印着两个烫金大字“人生”,不远处则写着路遥著三字。这让我的内心不由的感到欣喜,我没想到自己竟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开始了对路遥作品的第一次阅读。
01
《人生》是路遥发表于198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可以算得上是他的成名作。这本书虽然至今已近三十六年,但因其对“人生”这个人类终极命题的启发性思考,时至今日依旧经久不衰,其内在的文学艺术价值对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那么《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呢?为什么它一经发表就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广泛的热议?它触碰了人们的那些神经?它探讨的命题深刻在什么地方?现在的人读这部作品还能从中获得启发吗?
我觉得,要回答以上问题,还是要从作品本身说起。下面,我主要谈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一些想法与感受。通过对书中人物的分析,尤其是对高加林这一人物的解读,尝试着剖析一下“人生”这个大命题。
02
《人生》以改革时期的陕北农村与城市生活两种存在状态下的矛盾为创作背景,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农村姑娘刘巧珍与及城市姑娘黄亚萍三者在事业与爱情中的挣扎与困惑……人性中复杂的一面也因这些爱恨纠葛而一一呈现。
《人生》中,高加林是核心人物,故事的所有框架与脉络都围绕着他展开。所以,剖析他对于我们理解这部小说帮助很大。
那么高加林何许人也?“本质”上讲,他就是高家村里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
但这个农民却有点特别,因为他自幼就没把自己当农民看待,长大成人后,更是从未有过当农民的思想准备。他不想像他的父母一样,一辈子都被拴在土地上,一辈子都跟土地打交道。
为此,他努力用功读书。他也变得足够优秀,他会写文章,他还是运动健将,他是多才多艺的小伙子。高中毕业后,虽未考上大学。但好歹没走父母的老路,没有成为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成了村上的一名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虽不是国家的正式工作人员,但这份工作至少让高加林得以不用跟土地打交道,还能算公分,填补家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不再是农民,他的身份还有往更高地位转变的可能性。
在民办教师这个岗位上,他受人尊敬与爱戴。他也能施展他的一身才华,可谓物尽其用。这一时期的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大体满意。
可这样的状态并没有延续太久,人生跟他开了第一个玩笑。他的民办教师身份被剥夺了——因为高家村里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二儿子三星高中马上要毕业了。
为了给儿子找工作,这个大队书记(高明楼)利用手中特权,拉关系,走后门,把高加林(干了三年)的民办教师的岗位给霸占了。
高加林失业了。
当然,这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高加林来说,这份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失去这份工作的他,意味着身份的转变,从此他再也不能干体面的工作,家里也失去了一份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从今以后,一切更高的追求,美好的理想都似乎与他无关了。
他的身份似乎变成了农民,他也必须上山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曾经受人尊重的民办教师变成了自己一直都不屑的土里土气的农民。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打击。这让他的内心极度痛苦,哪怕是想想今后的日子都让他感到痛苦,乃至绝望。他那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
为此,他消沉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他选择面对残酷的现实,接受了自己已经身为农民的身份。
为了生活,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为了重新开始,他听从父亲的建议,挎上了卖蒸馍的篮子。
可是自幼以“读书人”自居的他,到了集市上之后,才痛苦地意识到卖蒸馍这件对于农民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却难于登天。
他拉不下面子,甚至连拉开嗓子吆喝叫卖都让他感到难堪。在这个熟悉的县城(高中在县城就读),他怕遇到同学,他怕遇到熟人,他怕别人知道他过的如此糟糕。
可天不遂人愿,他还是碰到了曾经的高中同学张克南与黄亚萍。他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变得很像一只刺猬,说了很多带刺的话,做了很多奇怪的举动。老同学间的叙旧变成了一场彼此都不愉快的重逢。
他经历的还是太少了。他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更显自卑。人生这本大书,他才刚开始翻阅。此时的挫折,一时的不顺,不过是人生诸多坎坷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而他的表现俨然像一只惊弓之鸟,在不属于他的天空之中,形单影只地飞着。顾影自怜的他,稍有风吹草动便已草木皆兵了!此时的他,让人感到很可怜。
03
所幸的是,在他人生的低谷期,他被刘巧珍的爱包裹着,这份爱将他从痛苦不堪的绝望中拯救出来。
刘巧珍来了,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出现了!
在《人生》里,刘巧珍是让我倍感亲切的一个角色,也是我最喜爱的一个角色。
在她的身上,我几乎看不到哪怕一点点消极的,带有负能量的东西。她的每一次出场,都能带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她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大字不识一个,但那不是她的错。要怪只能怪她那目光短浅的父亲(刘立本)。
她敢爱敢恨,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在心里时刻关注着高加林,所以当高加林孤立无助时,她的出现绝不是偶然。
她对高加林的爱是毫无保留的!她爱的热烈、爱的深沉、爱的无怨无悔、爱的不求回报、爱的感人至深。
单纯、纯朴、美丽、善良的她就这样傻傻地,义无反顾地爱着高加林……
一个是大字不识的农家姑娘,一个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一个是在农村土生土长,从未见过世面,从未接受过新式文化洗礼的农家姑娘。一个是一心向往城市,渴望在大城市里大展拳脚,胸怀远大理想,有着远大抱负的热血青年。
两个“三观”原本不同的人,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两个原本不应有交集的人,却因为命运无常的捉弄,走到了一起。
这无疑是种不幸。他们之间的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公平,尤其是对刘巧珍不公平。高加林对刘巧珍的爱,成分里更多是感动。高加林是在自己人生的低谷中,在自己不如意的生活中,在自己的一时冲动中,接受了刘巧珍那浓烈且无法抗拒的爱。
可以这么说,他把刘巧珍的爱当做了他失落状态下的一种精神慰藉,一剂暖心的良方。当做自身缓解疼痛的一种寄托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加林是不道德的。他在不自觉中利用了刘巧珍对他的爱,他亵渎了神圣的爱情。
他让刘巧珍从一开始就得不到完整的爱。
一个爱的全心全意且毫无保留;一个却爱的三心二意且疑虑重重。可怜美丽大方、温柔体贴的傻姑娘刘巧珍却还蒙在鼓里,一如既往地想他所想、爱他所爱、忧他所忧,把自己完完全全变成了爱的附属品。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都丢失了,自己都不像自己了,又怎么可能得到真爱呢?!
04
“生活啊,它总是把梦想变成现实,又把现实变成梦想。”
刘巧珍的爱,让高加林踏实许多。曾经以自虐的方式排解心中苦闷的他,在上山劳作时不再心急,他开始像个地道的农民正常地对待劳动。
他对土地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不再因自己农民的身份而耿耿于怀。或许,这段时期的他对于大城市的向往已不再强烈,他似乎认命了。
他开始关心村里的卫生环境问题。他到县城买漂白粉,并将其撒到村里那个肮脏的像烂池塘的水井;他也像个地道的庄稼汉一样,接受了帮生产大队到县城里拉茅粪的工作安排;他甚至为了抢茅粪,还与其他大队的农民打了一架。他真的越来越像农民了……
然而,正当他开始逐渐适应现今生活的时候,生活又跟他开起了玩笑——不久之后,他又可以由农村返回城市了。
因为父亲的亲弟弟,他的二爸高玉智回来了,并且是以劳动局局长的身份回来了!
那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的处境变了。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大地上,一直都存在着这么一股神秘莫测的“力量”。这股力量延续了几千年,它虽然上不了台面,被正义所不耻,但它就是一直都无法被有效根除。
这股“力量”就是腐败。一种见了阳光,便会遭到人们唾弃的古老事物。可笑的是,人们对这股“力量”爱恨交加。当人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而唯一不同的区别是,痛恨别人搞特权、拉关系、走后门的人,恰恰是没有这些资源的人。
其实说白了,大多数人痛恨的不是腐败,而是痛恨自己连腐败的权利(机会)都没有。
高加林的处境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他民办教师的身份之所以能被大队书记剥夺,是因为高明楼手中有权力。同样,他能从农村再次走向城市,也是因为有人拍他二爸的马屁。
一个人的命运,有时竟是由这些手握权力的“人民公仆”所主宰。想想,真是让人不由悲从心来,不甚嘘唏呀!
05
不管怎样,高加林再次回到了城市。而且这次的身份还很不一般,他成了县委办公室的一名通讯干事。(也就是俗称的新闻记者)
他的天地变得宽广了!曾经身为农民时那想都不敢再想的远大理想与抱负又被点燃了。曾经那个爱好文学、关心国际问题并且多才多艺的运动健将,热血青年又回来了。
他也确实有才干,在通讯干事这个岗位上,他出众的能力很快显露出来。他的新闻稿件一次次通过县上的广播传播开来,他的通讯报道一次次发表在地区报乃至省报上,他很快成为县里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人物。
随之而来的,还有他的高中同学,城市姑娘黄亚萍对他与日俱增的好感以及同样热烈的爱。
命运在他时来运转之时,给他出了道关于爱情也关于前途的选择题。
一边是爱他疼他滋润着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一边是与他有着共同语言与话题,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时尚新潮的城市姑娘。与刘巧珍在一起,他未来的生活是可以想象的。与黄亚萍在一起,他的未来,他的上升空间是无限的。(因为黄亚萍的家庭背景强大,可以给他更好的发展。)
最终,基于前途方面的考虑,高加林选择了一个能让他升官发财的黄亚萍。人性的虚伪让现实更加显得残忍!没错,在感情这件事上,我谴责高加林,他就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
他对刘巧珍残酷的有点残忍了!当他在大马河桥上支支吾吾、苍白无力地解释时,灵性十足的巧珍明白了。她太爱她的加林哥了。为了高加林,哪怕舍上自己的生命,她也会成全他的。
所有苦痛她独自一人承受,除了抑制不住的泪水她无法控制……
也许人世间凄美的爱情都是如此这般吧!处于感情世界中的两人,又那会在乎付出的多与少,从而计较公平与否呢?毕竟爱是无法衡量的吧!
06
高加林与黄亚萍走到一起了。
他的人生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广阔了。由于能力出众,他还获得了到省上参加培训的大好机会。他终于可以进省会,一睹大城市的风采了。
然而,就在他志得意满,准备展翅翱翔的时候,人生又再次与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被人检举揭发了!
因走后门而获得的工作,在纪委快速有力的调查下无所遁形。他又失业了,他又变成了农民,他的一切又将与土地拴在一起了。
更让他懊恼的是,巧珍已经结婚了!他永远地失去了这一块金子。
曾经意气风发,曾经心比天高,曾经海阔天空,到头来不过黄粱一梦!
二十四岁的他跪倒在大地上……所幸,他才二十四岁……
07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我想,这句话不但适用于高加林,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正在逐梦的年轻人。生活充满了戏剧性,也充斥着大量的无奈。过什么样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抉择。
高加林的悲剧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就在于他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那么路遥的《人生》能给以我们什么启示呢?
在我看来,《人生》不是一本批判性质的书籍。相反,它是一本建设人类精神家园的启示录。
它在告诉你生活残酷的同时,更想传递给你这样的信息——生活会因坚持、不抛弃、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等等优秀品质——而变得充满希望,变得温柔可人。
当我们懂得了这些之后,其实人生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