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对待开国功臣最好的皇帝是赵匡胤,那么最差的一定是朱元璋。
老朱从起事开始就学老刘,为啥?老刘是派出所所长,老朱是乞丐,同样是底层出身,白手起家,有共同语言。
老朱这样的人,对奋斗得来的东西会非常非常非常珍惜,甚至到变态的程度。
天下是一帮哥们儿一起打下来的,但老刘和老朱非常担心被兄弟们抢走。
刘邦时代,确实发生过功臣叛乱的事,忙得他不停地御驾亲征去灭火。所以,韩信在未造反的情况下也被除掉了,为了防患于未然。
老朱把老刘研究透了,下定决心要走得更远。把过去的兄弟一棍子一起打死显然不明智也不现实,得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收拾。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安排就很值得玩味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的功劳不说第一,也和李善长在伯仲之间,可事成之后的待遇却很尴尬。
职位:李善长是丞相,百官之首;刘伯温则只是御史台的副长官,得罪百官的活。朝廷开会一站,李善长第一个,往后数30几人才看到刘伯温
爵位:李善长是韩国公,刘伯温则是诚意伯,和李善长之间整整差了一个“侯”的级别;
薪水:李善长年薪是4000石,刘伯温则只有240石,简直没天理。
能站到朝堂上开会的大臣,哪个不是聪明人?谁都看到这次论功行赏对刘伯温太不公平。既然如此,老朱为什么还要这么干?
老朱故意的,就是要打压刘伯温的气焰,向众臣亮明自己对小刘的态度,让大家都不敢和小刘交往,以便把小刘孤立起来。
刘伯温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汉代张良)”,不过刘伯温还是比不过张良,至少在谋身这一点上不如张良。刘邦一得天下,张良就求隐退。刘伯温呢,不知道急流勇退,最后还是被朱元璋强行打压——早知如此,还不如主动求退?
朱元璋要对刘伯温动手的迹象已经初露端倪,但刘伯温还抱有幻想,即使被贬到地方,还热心国事,给朱元璋上奏提建议。
人家老朱就是要你啥事不管,彻底休息,你不提建议还可能善终,对国家大事这么关心想干啥?所以,刘伯温只能是死路一条。
当然,李善长也没快活多久,后来也被老朱以胡惟庸党名义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