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5日的学习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了许多学习方法方面的思考,整理如下:
1.环境很重要
在开班之前我心里是打鼓的,有着诸多担心:我已经离开课堂多年,且大学期间的“听课”也皆插科打诨,“认真听课”的大脑回路可能早已退化——我担心自己的注意力没法长时间集中,没到休息时间便会没了耐心;我担心我像大学时一样碰到听不懂的便立马失去学习兴趣,浪费了这次学习的好机会;我担心,种种担心假如真的应验,于我的自信心而言又是次不小的打击……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实属多余。事实是,我充分享受到了课堂的乐趣,并为多年之后能再次体验课堂而心怀感恩。我原以为这归因于最近的我着实进步不少,可当我回到家,没了固定的时间表,没了紧凑的课堂节奏,没有了一起学习的环同学们——那些想要偷懒的念头、难以集中的注意力统统跑了出来。我明白了,是环境造就了我的好状态。
身处在一个80人的班级中,每天同一时间段起床、早餐、去上课,同一时间下课,下课后又有室友作伴一起继续复习。这样的模式下似乎不用花费什么意志力便已经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及认真听讲。对比一下孤身学习的情况:由于没人陪伴督促,起床是每天第一件难事;由于没有时间表在身后追赶,动作也都稍嫌缓慢;由于没有集中的课堂讲解,自己学习的效率总是要低一些。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最近的我总是达不到理想的自制力状态。我一直用学生时代自己的行为表现要求现在的我,但过去和现在有一个极大的不同,那便是环境。过去的我长期处在“班级”的环境中,所以早起、守时、集中注意力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大家都在这样做,我也自然而然能够做到;现在则不同,一切都要靠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自我管理对我而言还是个新事物,且是个耗费更多意志力的新事物,我还需挣扎几回合才能适应并掌握。
既明白了缘由,今后会尝试多找同伴,营造积极环境,以求事半功倍。
2.专时专用
从4月到现在,我在实验室里学习,是自学——找相关领域的文献、书籍、教程来读来看——大家也都差不多。然而自学的效果常常不好,一天下来做的事情不多,没有满足感。我长时间为此苦恼,但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这几天里,每节课,我都会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被老师快速灌输海量的新知识点,我听到发懵,记到手软,注意力高度集中。下课后带着脑中半懂的知识点和一本厚重的笔记回到住处开始一点点啃,直到把当天的东西啃懂然后满意地睡去。这样的一天过得极其充实极其满足。
于是懂了:
a. 学习必须要在规定好的时间内动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当前任务。关键词是快、集中注意力。这样能保证学的足够多。
b. 当天学的知识必须彻底弄懂才算学完,一知半解不算学习。关键词是懂。这样能保证学的足够扎实。
c. 知识必须反复打磨反复复习,不复习是一定会遗忘的。
3.交流便是捷径
同行一位师兄,特别注重与同学的交流。晚上有什么问题反复琢磨不通,拉着室友直研究到凌晨,转天再看他已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我懂了”架势。面对难啃的知识,同伴的一句话常点醒梦中的你,且同伴的刻苦努力常激励你放下懒惰的念头接着笔耕不辍。还记得中学时候吗,课间最常看到的便是一个或几个同学捧着书本去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桌前,一道题一道题地排疑解难,或是前后桌、左右桌的俩人,凑在一起研究解题方法。如今的我们少有这样的集体学习环境,有时甚至连个可问的人都没有,但我们要努力寻找努力营造,多去跟同伴交流。找到一个可以交流的人要紧紧抓住,因为世上捷径很少,交流便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