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中国第四天——丝绸之路西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是怎样的 起点和终点各在何处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鸯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  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 (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  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两条线路通称"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起点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东段  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

 

长安 [cháng ān]

中国古代都城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1][2]。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3],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4]。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5]

长安(拼音:Cháng ān;英文:Chang'an;韦氏拼音:Ch'ang-an;关中古音:Cháng nǎn)[6] 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长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长安城”,在西周时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西汉高祖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名“长安城”,意即“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

自从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隋时,隋文帝在“大兴县”营建新都(长安县东),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以中轴线重新划分长安县与大兴县,并更名“大兴县”为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重新恢复“长安”之名。元代,“长安”丧失首都地位,“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但“长安城”仍称“长安”,归长安县管辖,“长安”之名并未废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将“长安城”剥离“长安县”独立设立“西安市”为止,“长安”之名废止。

城市发展

史前时期

长安地区很早就有都市存在,早在100多万年前,蓝田人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东亚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聚落,也许是东亚最早的城市,城市边缘有一条长达1945米的环壕。社会已经有了简单的分工,除了血缘,还有某种制度联系。[7]

杨官寨遗址

丰镐两京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

镐京遗址车马坑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地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而存在。西周的首都就是丰镐两京。

经近现代多年考古发掘与研究,在沣水两岸约15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内,只发现了多座宫殿、宗庙、贵族与平民居址、车马坑、青铜器窖藏、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此外,据《诗经》等文献记载,还当有辟雍、灵台、灵沼等礼仪和游乐性设施。特别是记载都城丰镐规制、并成为后世都城设计圭臬的《周礼·考工记》中,明确记有“前朝后市”这一规划与建筑内容,结合《周礼·司市》篇中所记,当时“市”已有多种类型:“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同时,还设有专门管理市场的机构,从担负“平市”、“均市”、“止讼”、“去盗”、“除诈”等职能情况看,丰镐城中的“市”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再结合西周经成王、康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至中期工商业日益兴盛,平民庶人中不少因从事工商业致富,商人地位提高甚至可做官受爵这一历史发展状况看,丰镐城中不仅集中居住着一大批王族宗室与公侯贵族,还有人数不断增加的百工、商贾。他们与各类“市”相结合,使丰镐除具有政治、文化功能外,经济功能也愈益突显出来,因而使其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2]

第一帝都

秦建都咸阳,古代咸阳的地理位置在渭河两岸,地理位置涵盖今天的西安和咸阳部分区域。

咸阳宫

咸阳是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都仍在咸阳。当时的秦都咸阳规模宏大,包括渭河两岸的广阔地域。以咸阳为中心,东迄黄河,西达千、渭河之滨;北起九山和林光宫,南至秦岭北麓,东西400公里,南北200公里的范围内,都建有离宫别馆。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有举世闻名的“阿房宫”,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渭河穿流于咸阳城的宫殿间。一座宽6丈、长380步的木桥把渭北、渭南联在一起。咸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8]

汉都长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未央宫前殿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但雒邑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长安改称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两汉时期,长安一直作为都城存在。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构建体系统。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东汉建立后,历代皇帝常常前往长安祭祀宗庙。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初平元年(190),西凉军阀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192年6月,董卓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杀。

隋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公元582年(开皇二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唐都长安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7.27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门,南面正门明德门和丹凤门为5个门道外,是都城的最高等级。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时期修建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内”。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

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特别是明德们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间,而顺城街宽20米到25米。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隋称广阳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隋称大兴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今天西安城内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强西路北侧铁路中学内的土岗则是为数不多的大兴宫城遗址。

唐代长安平面图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全城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之间的连线,也即承天门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为南北向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向左右展开。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以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等一组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来展现皇权的威严。之后,随着不断增添新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

唐长安城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流动人口51万。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大明宫鸟瞰图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长安城的规划结构。

明清时期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中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朱元璋顿时心动,但不形言表。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后于第二年病逝,谥号“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很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了。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钟鼓楼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

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明末,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然而,吴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明钱谦益《袁伯应南征吟小引》:“今长安关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为蚁贼残破,伯应(袁可立子)之忧愤视子美又何如?”

1900年,清廷利用义和团排外,并向十一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离开北京,西狩长安,留驻长安约一年之久。在此前后,光绪帝与国内维新派人士都强烈主张放弃北京,迁都长安,变法强国,以与西方列强抗战到底。


如今的西安

长安是今之西安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西安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9万人。[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