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倾心爱过的,从来没有别人。
我们终究不是一条路上的人,他再也难以变成以前那个骄傲的,放荡不羁的,有时又会逗人开心的,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少年了。
即使我知道他早已和当年的样子判若两人,即使我知道他喜欢的,所有的生活方式早已不是年少时的样子。
但我一直难忘的,从未从内心放下的,只有他而已,也许是年少时的一见倾心占据了后来近十年所有的怨恨,导致我不知何为真正的释然,即使我那么地想要忘记。
他的段位没有高于常人多少,他也没有腰缠万贯几十亿身价,他的智商也不超群,他也不是容颜倾世。
都不是。这些优点,他一个都不占。
他的确有着高于普通人的长相,智商也不算太差,可是他其他的品质,足以将这些全部抹去。
这些年,我有执念,有怨念,有报复,有占有,有奉献,有短暂的甜蜜,有虚荣,可是最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我已经忘记了这些年做种种事的初衷,细细回想起来,似乎只有在这场游戏里占上风的心态,却有真正的付出过。
当我通过第三方途径得知他近况的时候,终于明白何为白月光破灭的真正感觉。
他终究是沦为了上流社会的玩物,虽然他住上了年少时想要的江景房,可却不是通过他当年憧憬的方式。
这长达接近十年的时光,仿佛长篇小说一般,以这样的方式终结,当然了,大家都不是大团圆的结局。
而最讽刺的是,当年高中最耀眼的他,如今只能活在阴暗中,甚至不如走擦边球但白天还是在阳光下的烂俗网红。而本不喜欢这些浮华之物的我,却为了得到他的关注变得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最终走上了创业之路。
八年前的他,是那么骄傲自负又目中无人的人。
可是最终,他还是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放弃了他最引以为傲的自尊,骄傲,不甘和倔强。
八年我都没有忘记,第一次见到他时那阳光下高挺的鼻子,瘦高,穿着蓝色牛仔裤,他拿着笔,记录着每一个人的侧卫体前屈的成绩,眉头微皱起着,这是我至今还能清楚地回忆起的他的样子。
高二的一年内,我们只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他搬着板凳坐在教室的最后,把后面的门反锁,我进来的时候,他没好气地怼了我一句,为什么不能从前门进。
经常会有女生来找他搭讪,但是他脾气很坏,跟前后左右的男生,都有过争执,对女生,也是一样。
即使这样,还是会有源源不断地女生来班级里找他,在早操的时候议论他,永远会有关于他的,各种各样的绯闻出现,从来没有间断过。
也许正是他当时是那样地万众瞩目,那股桀骜不驯不可一世的狂妄深深吸引了我,以至于他和我说一句话都会让我激动很久。每一次不经意的接触,都会让我的心开始兵荒马乱,即使表面装作得再熟视无睹。
如果没有2015年冬天的那次换座位,或许也不会有后来这么多年的,因为这件事引发的,错综复杂的纠葛了吧。
他坐在我后桌的时候,也有过很短暂的关系很亲密的,甜蜜又好笑,满满的少男少女互动的记忆。
可是这长达近十年年的时间里,我们真正有过的,不掺杂其他任何复杂感情的交际,只有那短短的一个月。
他骨子里还是虚荣的人,喜欢和他一样同样受人瞩目的女生。但是当时的我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也从未想过要做校园风云人物,只想正常考个好大学,毕业了以后考公务员,普普通通地过完这一生。
我再也不愿想起那些为了把他从她身边抽离开所做的一切,荒唐的,可笑的,幼稚的事,不愿想起他在她那里碰了壁,又把我当作倾诉对象,在班级以外和我做陌生人,在班级内又如胶似漆的关系。
也正是高三后期那些时而快乐时而痛苦的记忆,彻底改变了我人生的方向,在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才开始学化妆,买衣服,做这些以前从未感兴趣的事。
为了让自己活成他虚荣本质希望的那种样子,后来的好几年,我几乎每天都活在别人的话题里,这些话题大多毁誉参半,曾经一度无法接受,但最后都选择了释然。或许确实也成为了那几年大学里最风云最具话题度的女生,几年前的QQ空间还玩秘密的时候,为了讨论我,几百人在一条秘密下面撕逼。我努力学习,努力参加各种比赛,努力参加学校里的大型文艺演出,电视剧剧组来学校的时候,努力跟组学习剧组的管理模式,我去北京经纪公司面试,接各种商务广告,努力考各种证书。
后来这些我都做到了,那几年发的动态,三四百条赞,几百条评论是常态,大学该考的证书都考了,学校里的文艺活动,我也都组织策划参与了许多许多,校迎新晚会,六十周年校庆宣传片,校歌宣传片的拍摄等等。
这几年收到了不少私信,问关于如何创建微电影协会的,或者当时的初衷和起因。
现在我勇敢地说出来,只是因为高三时他很平淡的一句:“以后你搞个组织,专门拍电影,我来演男主角。”也许他从未在意过,甚至他很多年前就忘记了,可能这么多年记得的只有我一个人。
但这就是微电影协会成立的原因,2017年我认识了姚翰昇,他告诉我:“拍微电影,可以给你们没有续完的缘分再一个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
我努力经营这个协会好几年,只为姚翰昇带团队帮我和他拍微电影的时候,能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只是在我和他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姚翰昇都没带团队来拍,也许是资金不够,也许是没有时间,等到这些都有了,我们的关系早就只剩了对于彼此来说余生难忘的阴影。
大学偶然的联系,他已经变了,我很难不把高中的他和大学的他割裂开来看,他或许曾经试图真心对过我,又或许大学的再次重逢,都只有利用和虚伪的感情,或许真假参半,但多年的不联系和他的变化,让眼前的他一度陌生,他不再是高中时骄傲的白衣少年,取而代之的是世故,圆滑,对未来的不确定。
我们讨论的,只剩世俗上的钱,车,房,他以为我真的喜欢跟他聊这些,却不知我只是陪他聊的。
在大学接触的那几个月里,我总是无条件地向他妥协,又会一次次地在妥协后悔恨,直到最后,因为彼此早已埋葬在心中的怨恨和我的再不愿妥协而彻底分离,此生再也不相往来。
也许当时,我对他的感情就只剩不甘了。
年少的喜欢,在时光的长河中再也不复存在。
后来许多年的执念让我做了很多很多好的荒唐的事,但却因为对他的执念也使我在过早的年纪里有了大多数人一辈子不会有的人生经历,从十七八岁的校园风云人物,到二十一岁的研发专利,再到二十二岁的创业,今年我就二十三岁了,甚至于我不止一次地不知道该感谢他带给我的人生经历,还是继续带着对过往的怨恨生活。
但我最终选择释怀和放下,即使白月光破灭。
包容并原谅伤害你的人,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多一分理解与赞美,少一分怨恨与敌视。
而这些年里遇到的很多人,也都拥有了他们当时想有的生活,比如姚翰昇有了自己的传媒公司,帮央视拍各种宣传片,比如知道这其中故事的闺蜜通过炒股买了南京的别墅,比如一起创业的闺蜜保研北大,比如他爱慕过的女生上了综艺,拥有了不小的知名度,但也有很多人销声匿迹,比如当年和我一起建立微电影协会的,被sp以可以上微博热搜的浩大声势表白过的lmz,还有很多人,他们奔波劳碌,或许,为了生计。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愿意去接受一些“深刻”的东西,比如社会、职场、婚恋、官场?
可是我永远喜欢写少年人的故事。
当时的我们可以把一切推给明天,没有忧虑,也没有愤懑。
我喜欢写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挣扎与妥协。他们成长于无理由无条件的父母之爱,却开始学着追逐一份有条件也需要理由的男女之爱;成长于被爱,然后学着爱人;从无忧无虑,到被世界第一次恶意对待……这是成长的故事,是星期六终将结束的故事。
原来这么多年我念念不忘的,竟都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