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房子几乎装载了我对老家的全部记忆,因为从三岁一直到十八岁上大学离开,我这十五年间一直在这生活。
老家房子靠近村子的西南角,从村头往里面数第五家便是,所以离村头也就几十米的距离。村头与村子里的路垂直的是较宽的乡间马路,这条路是南边几里地外几个村子去往县城的必经之路,每天早上天没亮,这条路上就有南边仓颉村的村民拉着菜去往县城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劳奋斗的中国农民在此可见一斑。
我们村有一百多户人家,村子里主要是两大姓,梁和牛,村子的名字叫南牛庄,可能是这村子以前主要是姓牛的缘故吧!不过,打我记事一直到现在都是姓梁的占多数,有三分之二还要多。村子的街道是典型的北方村庄结构,一户挨着一户,街道是东西向,街道两侧便是一户户的农户院落,早些时候有两条东西向的街道,一条南北向街道,南北向街道是挨着村子的东头,地势略高于村西头。到后来慢慢地村子东西向街道又增加出了两条,最终村子里一共有一百五十多户,算是方圆比较大的村庄了。
我们村的耕地主要在村子额定西边和南边,西边连绵的要远些,我们家的地主要是在西边,小时候每次去地干活的时候都要走出去很远。南边的耕地跟仓街村的地界接壤,相对要近一些,随着整个村子的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子东边挨着另外一个很小的村子,那个村整个村子也就几十户人家,往东过了这个小村子便是记忆中的南寺沟。南寺沟半腰有几条土路,路旁边往下便是一个水库和一些小溪。整个这个沟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在水库游泳耍水抓鱼,在小溪里面捉蝌蚪、青蛙和小虾,在沟里面的树林里给自己心爱的蚕宝宝摘桑叶,和小伙伴一起爬树摘核桃和野果子吃,似乎这整条沟都装不下我在这的回忆。后来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是从南寺沟里的土路走路去学校和回家,因为晚上沟里面太黑,上学早上走的早了或者晚上回来的晚都要结伴走,天黑走在沟里能听到昆虫和青蛙的鸣叫声。
村子的北边有一小部分耕地,和北边一些村的耕地接壤。我的小学就在北边,大概离我们村有两三里地远,去小学的路有两条,分别是村东西头的两条南北向的乡间马路,村西头离我家近的路因为宽一些我们叫它大路,村东头窄一些就叫它小路,最终两条路在快到学校的时候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