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春风几缕,扫过眉梢。飘来阵阵桃花雨,湿润着一抹朱砂。剪一帘翠绿,在摇曳的柳叶枝头,续一段情缘。浅浅的月光下,水色紫云,春风吹雨。招引着三月的桃源、四月的白梨。
绿染柳枝,直垂倒影。捧一杯往昔,看长叶恋春,梢一柄青花,迎细雨缠绵。青灯古佛,凝香花桥的相依,连接着两方水土,炊烟袅袅中,漫步石桥。一伞倩影风景了春色的诗句,桥上撒落万朵花,桥下飘流一片情。
眉妩·百花吟之曲江三月桃花
秀关中烟雨,色胜胭脂,桃面惹人妒。赏曲江春晓,销魂景,连天芳草香处。浅红湿露,透玉帘,芳绽如怒。满园醉,最爱桃花坞,展风韵汀渚。
千百回频频语,问讯三月季,湖畔嘉遇。倩影波心荡,良宵夜,期君佳景仍赋。笛声漫诉,绕指柔,穿透胸腑。上观景楼头,犹忆曼妙歌舞。
三月桃花的象征意义———
1、象征美好生活, 在与桃花有关的传说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道……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令人神往、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不知激励和影响了多少代志士仁人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人们喜欢用桃花命名居所,如“桃花坞”、“桃花圃”、“桃花庵”等。
2、象征长寿,《太清方》曰:“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桃实更被视为延年益寿之物,由此也就引发出许多如王母的蟠桃会等故事。所以桃子也就被称为“寿桃”。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到今民间还认为桃木制品可驱除鬼怪,辟邪。桃寓意长寿,给老年人祝寿,送上一盘寿桃,以表示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3、象征学生、弟子,由桃花与李花构成的春光,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自古以来被喻为学生、弟子。“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以歌颂老师的业绩。
三月桃花的传说———
桃花的妖冶美艳在群芳之中是独树一帜的。早在《诗经》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述。盛开的桃花热烈娇艳得仿佛随时会燃烧起来。作为春天和美丽的代名词,桃花自然不乏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
传说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桃花诗就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崔护是唐朝的一介书生,他于一年的清明时节去郊外踏青,在一农舍旁偶遇一美貌少女,此时少女的面颊被院中盛开的桃花映衬得分外娇艳。崔护向这位少女要了一碗水喝,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过后却久久不能忘怀少女的美丽容颜。
第二年清明,崔护又来到少女所住农舍,却只见桃花不见美人,原来少女竟因思念他抑郁而逝了,崔护大痛。有位仙人感于此,让那少女复活了,成全了一桩美好姻缘。桃花遂成了这动人爱情的见证。
传说二:传说中的桃花神是息夫人。息夫人是春秋时期息侯的夫人,楚文王灭息,虏回息侯夫妇,强娶息夫人为妻。息夫人情有独钟,不为楚文王权势所动。一天,她趁着文王出行打猎的机会,遛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他们自知破镜难圆,就双双殉情自杀了。
时值三月,桃花盛开,楚人便以息夫人为桃夫人,立祠以祀。 后来又升格封她为主宰桃花的女神。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同属木本蔷薇科的桃花姿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长被誉为美人,盛开时明媚如画,犹如仙境,乃有所谓的“世外桃源”。
桃花的花神最早相传是春秋时代楚国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场政变中,被楚文王所灭。楚文王贪图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强娶,息夫人不肯,乘机偷偷出宫去找息侯,息侯自杀,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坚贞,就立伺祭拜,也称她为桃花神。
乐曲以清脆的鸟鸣与笛音引动明媚的春色,古筝、笛、琵琶演奏出明亮、跃动、色彩缤纷的旋律,如绽放,如美人笑面,写成一幅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地。
看着美丽的画面,忍不住想用手去轻轻地触摸,那花儿仿佛婴儿皮肤般细腻,一丝丝在手掌心滑过,纤小的生命韵律便从手一直传递到心,顿感心旷神怡!
花神将生命里所有的美丽一起释放,诱惑着我们把自己的身躯无比舒坦地交给她们,没有了焦虑,没有了烦恼,在花儿的簇拥下,做一个最轻松的美梦。
闭了双目,桃花的芳香就包围了我。这是怎样温馨而又好闻的一种清香啊,是大自然的原香,是大地的味道,是自家母亲怀抱的味道。好温馨,好沉醉!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位花神,滋润着我们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这一刻,夜阑人静,天籁无声。请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了那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曲子,也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就让这这天籁之音,引领我们走出世俗的樊箱。在灵魂的高处,感念到一波必然的律动。这是一首曲子,更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像皓月,像秋阳,淡泊而宁静。
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春秋年月,息候之妻息妫到蔡国探望她的姐姐,姐夫蔡哀侯对她失仪无理。一怒之下息候引楚兵入境,灭了蔡国。成为阶下囚的蔡哀侯嫉恨息候,在楚文王面前极言息妫的美色,赞她:“目如秋水,面若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世上无有其二!”又极言:“天下女色,没有比得上息妫!”
楚王闻色心喜。公元前680年,文王伐息,灭息国,夺息妫为夫人。息夫人至楚,三年不同楚王说一句话。楚王问其原因,她说:“我一个妇人,身事二夫,即使不能死,又有何面目同别人言语?”
两个国家先后因一个女子而败亡,似乎正印证了那句“红颜祸水”所言不虚。所以后世卫道者纷纷责难息妫,觉得她应该在息候被俘虏之时,就得赶紧着拿根绳子上吊,自杀殉节才是。仿佛这样就能扭转历史的局面。连杜牧也不冷不热地说:“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他用殉节的绿珠来反讽息夫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个青楼薄幸人。
王维则不这样想。他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息妫考虑,怜悯她的处境;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息妫的两难处境:面对着两个爱自己的男人,一个因自己亡国为奴,一个对自己百般娇宠,还生有两个儿子,爱不得,恨不得,再深的痛苦也只能像冰雪飞落大海,水深无声。
息妫是艰难的。一树桃花要等到桃之夭夭,是一生一事,砍掉它却只是片刻惊动,对一个人坚定,对一份感情坚定,比变心要艰难。坚持,往往是一个人走在荒漠里,烈日炎炎,
近无帮助,远无希望。还要继续走下去的感受。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沉默坚持的息妫,她内心的凄楚,恐怕只有像周慕云寻个树洞,对着树喃喃自语的落寞可以比拟。
谁叫她不是一个“能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的人?能够做个背信弃义的人也是一种能力,做奸雄更需要天赋。有些人,却是栀子花般的清洁,隔夜就萎谢了,衰败得刺目。个性里注定是金销玉碎,不能两全。这种人不管岁月如何叠加,灵魂始终锐利而洁净。
周作人曾有一段话评说息妫,说得恳切。他说:“她以倾国倾城的容貌,做了两任王后,她替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可是没有对楚王说一句话。喜欢和死了的古代美人吊膀子的中国文人于是大做特做其诗,有的说她好,有的说她坏,各自发挥他们的臭美,然而息夫人的名声也就因此大起来了。老实说,这实是妇女生活的一场悲剧,不但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事情,差不多就可以说是妇女全体的运命的象征。”
我们现在知道,夺人之妻为己有的抢夺式婚姻,属于人类早期婚姻史上常见的现象,在春秋战国时屡见不鲜;息亡因息妫而起,却非息妫之罪。后世那些哄嚷“女人误国”的卫道君子,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呶呶哓哓,不值一提。
而在千年以前的唐朝,王维就能够将心比心,理解身处离乱年代的女子的坎坷和唏嘘,却煞是不容易。怪不得他的夫人死后,王维一直不娶,晚年专心礼佛,恬淡余生。在他之前之后,前后左右,都是三妻四妾不死不休的男子。而王维,不论对感情的珍视,还是对女人的理解,都超越了那个时代。这个男人,不止可以在林间松下为你抚琴,明月清溪下陪你散步,更可以在寒夜里握住你的手替你蓄暖,是在你死后,还会对你念念不忘的那个人。
诗画双绝,音乐奇才,翩翩公子,俗世丈夫,王维之所以是王维,在于他的不可替代,绝世难寻。男子,才子,公子,君子。世可集四者于一身者,虽然不多,王维一定是一个。
我想,在被安禄山软禁,封为“伪官”的时候,王维一定有“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相似感受。暗自坚持的忠贞,不可妥协扭转的情感,说大了,不止是爱情,也可以是故国故园之思。中国人的节烈观,诚然毁人不倦,但每临大事,亦能树人,强心,光大国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是男子的贞洁,息夫人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是女子的坚定。
息妫的结局已不可考。有一种传说是,终于有一天,她趁着文王出行打猎的机会,溜出宫外,与息候见面。两人自知破镜难圆,双双殉情自杀,鲜血遍地。后人在他们溅血之处遍植桃花,并建桃花洞和桃花夫人庙纪念他们。楚人便以息夫人为桃花夫人,立祠以祀。后人又封她为主宰桃花的女神。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息妫无可奈何地活,比干脆一死更让人怜惜。她的痛苦,难为王维冷眼旁观,却能够看得如许清透。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