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行一个刚大学毕业的老师说:“如果考研考本校,那可千万别考,想想就可怕。四年的大学生活,把周遭附近的美食店都吃遍了,手机里能送到的外卖也都点腻了。读研期间还吃这些,我的天啊,还是考别的学校,要不别读研。”
听起来读大学是为了一个吃字。在家里,一日三餐基本上父母调控。父母每天精心调制,准备好上顿盘算下顿,但一年365天,能做出的花色也不多。关键是不能自己灵机一动,突然想起吃什么就吃什么。
少年少女一旦进入高校之门,父母管不着了,首先从吃喝开始体现自由意志,我的吃喝我做主。
刚开始乖乖吃学校食堂,食堂每个窗口都吃过,然后来一句:真难吃!也不知是哪难吃了,不合自己口味。还是跟父母的小家菜味道不同,吃不惯。如果一定问怎么难吃,其实归根一句话:我不喜欢吃了。
早饭吃的简单,葱油饼,鸡蛋卷,生煎包……。午餐下午有课,有时就点外卖,吃好午睡一会,午餐内容也丰富:咖喱牛腩饭、红烧肉盖浇饭、酱鸭套餐……酸甜咸辣,南北风味,这就圆了各地学子的胃口,更火了周边的小餐馆。
每天的晚饭是重头戏。谈恋爱的,约会基本从一起吃晚餐开始,还未有朋友的,和舍友,三五成群,男男女女,找吃的地方。小有手艺的各地厨师满足南来北往的学子,延伸了家乡菜系。也喜欢以前没吃过的外乡菜。像不会吃辣的小女孩们,一边倒抽凉气,一边嘴里直喊:好辣,过瘾!直吃得满头大汗,直赞中国美食如此之丰富。贵州的、湖北的、新疆的……美食多多。
琴行那刚毕业老师说,大学四年,她们吃遍了大学周围所有饭店和奶茶店,节假日还特意跑远的地方,吃遍这个城市,真是厉害家伙。
现在跟她们一起,点外卖哪家好吃,哪家有卷可领,几乎了如指掌。一起出去吃,点菜熟门熟路。结账时,不像我们这辈,抢着买单。你买了单,她们默默将她那份钱转红包到你微信。
看着她,想着我们当父母的,成天想着,弄什么好吃的给孩子吃。孩子出外求学,送到学校,回家路上就开始惆怅担忧,吃惯自己烧的菜,外面的菜吃得下吗?没想到,孩子特会吃,他们懂得吃什么?怎样吃?合理的与同学增加友情氛围的吃。
他们毕业了,挣钱了,他们仍然吃着,工作着,我这种老阿姨和她们混在一起,跟着她们吃各地菜肴。
她们的爸爸妈妈,也跟着孩子好好尝尝吃吃吧。现在该换孩子领着你们吃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