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的傍晚时分,突然传来一阵孩子号啕大哭的声音,接着是一个女人的吼叫声。听情况,应该是孩子不听话,妈妈在教训孩子。
我住在七楼,声音是从远方传来,我估计对方和我起码隔了几栋楼,声音传过来仍然很大声。孩子一直大声地哭闹,持续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女人的吼叫声断断续续地响起,她仿佛是失控一般,声音里都带着无形的剑气,让人的耳朵很不舒服。
如果家庭教育也分策略,那么“孩子哭闹,家长失控痛骂”算是下下策吧。作为家长,在整个家庭里就是表率,一言一行在孩子眼中都是教育的模范。不管家长的言行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孩子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所以孩子哭闹,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家长首先要稳住自己。
像上述那位妈妈,孩子哭闹,自己也不分对错、不分场合地一味责骂孩子,一方面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给孩子一种错误的教育,认为发生争执,谁的声音大谁有理。
心理学家李玫瑾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谈及的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方法非常实用,值得广大家长参考学习。
李教授认为,教育孩子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分别是1到6岁,6到12岁,12到18岁。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因材施教”。
一、6岁前立规矩,性格培养要越早越好
1到6岁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其中1到3岁是情感抚养期,这个时候是培养家长与孩子之间感情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最好是母亲亲自抚养,加深情感依恋。3到6岁是孩子性格培养期,这个时期家长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良好性格,要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
二、家长要帮孩子认识自我
在孩子12岁之前,告诉孩子,智慧不仅用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更重要且更难的是认识自己。
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要唠叨他,随时告诉孩子缺点是什么,弱点是什么,允许他有犯错的机会,并告诉他错在哪,这是帮助他建立观念。还要告诉他一些人生的道理,有哪些东西是要坚持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为之的,这是帮助他建立信念。
另一方面,多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通过实践告诉孩子,人再聪明,也是有限度的,合作共赢才会有更大的作为。
三、12岁后父母要示弱,不打不骂
12到18岁是孩子的青春期,这个阶段孩子性发育成熟,他们的独立意识、叛逆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是最难管教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李教授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家长应该调整一下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尊重教育”:
1、跟孩子沟通需要智慧一点。
家长不要总是用要求和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说话有商有量而不伤感情。
2、让孩子参与家中的事情。
家长可以用示弱的语气,谈论自己遇到什么问题,让孩子也帮忙出出主意,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也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该长大,能够帮助家长了。
3、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过程出现的问题。
李教授曾在访谈中说过一个案例,一位刑警整天忙于工作,经常不在家,儿子和他的关系很疏远,还经常泡网吧整夜不回家。刑警因为这个事情把孩子揍了几顿。后来有一天他发现家中的相册,凡是有他的照片,他的脸都被刀片划花了。
李教授对此评论说陪伴是至关重要的,情感在前,约束在后,孩子的关键期家长必须要多花时间。如6岁前,母亲要多花时间,青春期父亲要多花时间,要教他怎么成为成年人。
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拉着孩子到面前就说教,孩子不一定理解。家长可以抽时间多陪陪孩子,一起旅游、运动、散步等,无需急着说教,等感情有好转了,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跟孩子相处要包容有耐心,给孩子信任感。
对于孩子的事情,不要急于评判对错,如早恋、交坏朋友、成绩很差等。首先家长应该要了解清楚孩子的状况,先弄清楚前因后果,再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要一味否定孩子,打击孩子。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大体上其实也是通用的。孩子的脾气通常都是父母养出来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靠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注意陪伴,注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良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