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妈妈知道怎么办》
读者:Mocy
日期:2020.12.13
页码:P178—P197
收获:
一、决策放权。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父母需要做好的三件事:
1、把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孩子。不越界是个很难达到的界限,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我都不敢说自己完全做到不越界。但是我有刻意培养十月的自主意识。
案例1:十月出门选择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子,就算她的搭配在我心里是很奇怪的,我也会说:你的搭配很特别呢!记得十月1岁半时,正直大夏天,她每天出门执意要穿一双红色加绒的HelloKitty的皮鞋,下楼跑几圈就热的受不了,要求脱鞋。我告诉她:这是冬天冷的时候穿的,现在是夏天,你看太阳出来了,我们感觉到热,选择凉鞋或者单鞋比较舒服(手指给她看)。
案例2:好几次十月进商店选购物品时,导购会热心的连发数问:小朋友,你喜欢哪个?喜欢这个吗?还是这个?这个好看,不信你问妈妈……我会立即挺身而出,笑着向对方做一个停止手势,告诉她:谢谢你,但是请你让她自己选!
或者是遇到熟人,熟人会穷追不舍地喊,正在沉寂自我的十月多次不回应,就说这孩子好高冷、内向等标签!我经常说:她在玩,不喜欢被打扰!我就多陪对方聊天!
孩子在 6岁以前,父母遇到这些时刻建议立即挺身而出,挡住这些打断和诱导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2、尽职扮演好“玩伴、朋友、顾问”的多重角色。除了照料十月衣食住,我和陆先生时常和十月一起手工、吹泡泡、追逐嬉戏,总之参与十月的活动一起开心一起笑,才能更进一步体验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笑,遇到问题刨根问底快,关系持续保持温度。十月常和我说:妈妈,我爱你!我知道这是发自内心的表达。
3、当好提问者。学问学问,有学才能问,有问才能学。我想起杨澜的成功在于,她很会提问。父母在引导孩子的载体就是提问,多提开放式问题,给孩子表达的出口和机会。
总结:培养孩子良好的独立性有助于发展创造力、逆商(抗挫力)。
孩子的独立性包括三方面:A行为独立(能完成当下年龄力所能及的事情)、B情感独立(不过度依恋某一个带养人,离开后也能投入和他人的互动中),C认知独立(有主见、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二、温和抗挫。什么才是人生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管住嘴,迈开腿!
父母扮演好两个角色:
1、做“旁观者”。父母要有耐心,把战胜挫折时间留给孩子。所谓: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关于成功做一个旁观者,我们家调整了至少一年,重要事件还做了成长记录,过程是漫长的,但是价值是无限的,值!
2、做“轻推者”。孩子需要帮助,父母可以给一些指导和协助,但切记不代劳。即:不求不应、有求必应、大慈大悲。
三、两面派悖论。检视家庭成员做法的一致性。
形成和后果:带养人标准不一致→孩子两面派→成年后带到社会中,成专捡软柿子捏的表里不一者。
父母如何做,避免孩子成为“两面派”?
1、先统一,再行动。扶养人先达成共识,制定清晰的养育准则,同意并执行。
2、杜绝出现明一套暗一套情况。
制定家庭根本法,形成统一性,是家长必修课,先不要定论“没办法”,愿意想,办法总比问题多。
案例:我给十月说万达***是3岁以后你大孩子才可以进入的,但是没有给陆先生沟通过。昨天他带着十月去玩,我进去后发现里面人多音杂,吵闹闷热,充满了声光玩具。事后我和陆先生沟通:是我自己没有给你说过我和十月的约定。那里面给孩子带来的体验太刺激,过度消费快乐后她以后很难对其他玩具有兴趣,而且长期在里面玩,有损听力。
就好比十月7个多月时开始尝试成人吃的牛肉粉,后面口味偏重,喜欢吃卤鸡腿、羊肉粉或者鲜香的食物,儿童食物她几乎没兴趣,很头疼。
四、勇敢的能力。孩子胆小怎么办?
没有胆小的孩子,只有父母眼中胆小的孩子,父母要避免认为制造“胆小”,需要注意四方面:
1、别故意吓唬孩子。如:你不喊人,妈妈不要你了/你不回家,我就走了,你一个人黑黢黢回来,路上有鬼……
2、不要把自己的恐惧传递给孩子。我见过不少父母天生属于夸张表演型的,杯子掉地上要大叫一声,突然走歪了也要大喊一嗓子“哎哟喂,吓我一大我跳”,实事求是的表达是个难题呢!
3、停止对孩子过度保护。
4、不给孩子贴“胆小”的标签。
案例:我带十月上课,多次在自我介绍环节,她要么走开要么埋头趴地上,我就代劳介绍了。刚开始我内心想:孩子怎么这么胆小?略有不满,遇到熟人问刚刚她怎么不自我介绍,我说:她有点害羞、胆小!立马贴上两个标签,说完心里警钟马上敲响:我在贴标签!!!!
有几次我还在遇到熟人时,故意说十月有点费,吃饭头疼等……
我希望她是个胆小、害羞、挑食、又逆反的孩子吗?
当然不是!
那我为什么说这些话?
觉察,真的是父母一生都要修炼的课题,培育孩子的路上更迫切的自我疗愈、自我成长,父母人格独立完善了,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经由我们长成她想长成的样子!